原來也有一定數量的親友們看《取北經》,看到這裡,相信大家也有種「爽歪歪」(這趟旅程的口號)的感覺,不妨加一句:「李寶瑜你都有今日喇!」。我知道叻叻說過:「我看到享有絕頂幸福的莉莉,我是為你的快樂而哭」(from Initial,沒錯,我可以看到你的Blog了。香港的其他網站也可以了。)又或是,一些看了《取北經》的姊妹同情得快要飛來擁抱我,只是還不可以跟我交換生活環境。
你是擔心也好,心涼也好,羨慕也好,不解也好。我想說的是,我會珍惜這個機會。縱然我自覺我一直都很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,但這趟旅程,我是真的學懂了更珍惜,只是怕會演變至一毛不拔。聽著親人說的:「就讓你捱一下吧!」,心裡是有點不是味兒,因為我相信我的人生應該是「甜的吃,苦的也吃」,不過我還是需要訴苦的吧?而且我不否定,將來也許有比現在更差的衛生環境呢。
為了記錄我這趟旅程的感受和經歷,也讓你們了解我的生活,我將詳細的分點敘述:(好似寫Paper :p)
一早起床
睜開眼的一刻,通常沒有鬧鐘,因為課太少。睡在軟綿綿的褥子上、抱著軟綿綿的被子、枕著軟綿綿的枕頭,第一個感覺是幸福。床很大(比嶺南的),而且也不用像在家一樣睡上鋪。轉頭偷看Joey起了床沒有,但不會偷看上鋪的兩個,因為她倆大多還沒起床。有時Joey沒起床我也懶得起來,但有時也想當最早起床的一個,享受我唯一的私人時間。
然後在短袖衣外加一件外套,走到窗前看看風景,也看看天氣。這個動作有點退休老伯的感覺,但我愛這種休閒。早上或中午的人大很美很美,特別是雪後的景致,那一塊塊白得發亮的磁磚,感覺特別乾淨。春天的人大,應該是一片綠油油的吧?
梳洗
有一個用來梳洗的房間,刷牙洗臉洗碗洗衣也在那裡,一個個水嚨頭乖乖的並排著,有時浸著衣服的水盤也乖乖的躺在去水槽中。當然有時流下來的水是有點黃黃的,鏽了色,不過讓它流一會就好了。這也是倒垃圾的地方,也是同學賺零錢的地方,鋁罐膠樽特別受歡迎,不過她們總忘了找到了寶物後整理好垃圾桶。有時不知道為什麼會有種麻婆豆腐的辛辣味道,經我這麼一說,同學們都不敢再吃麻婆豆腐了。真不好意思。
早餐
晚起來是在香港的壞習慣,所以一般都在中午才吃東西,又或是吃從〈明德超市〉那裡買回來的雙匯牌玉米腸,又或是小麵包等。又或是乾脆到南門或西門的飯堂去吃個飯,吃校外小吃的也有,不過不常走出去吃。
午、晚餐
午餐多是在飯堂吃,最便宜的是自助飯堂。從飯到菜都是自選,白飯有分一兩、二兩、三兩,女孩通常吃二兩就夠。菜最便宜的有兩塊錢一大勺的,最貴有五塊,也有湯,都是三至四塊不等。選好了以後跟服務員說一聲,自己拿盤子盛著,刷一刷卡就可以幾塊錢一餐。中等價錢的有七元到十幾元不等,是碟頭飯,不過份量大得要兩個女孩一起分吃。
晚餐大多出外吃或叫外賣,有時太冷了不想外出。
夜宵
這裡六時多便吃晚飯,所以不到十時已經有肚子餓的感覺,這個時間通常都在宿舍,所以又只好吃些小麵包、小蛋糕了,又或是怕胖所以什麼都不吃。
(晚了,也累了,明天再續。)
上課
名義上是二月十六日開學,但實際上是有兩星期的選科時段。而我們這些「其他類別」的學生名義上也可以網上選科,但實際上是登入了以後並沒有顯示科目,所以最後還是人手選科。一直保留的Free Elective Credits終於大派用場了,已經豁出去的我決定了這個學期只修十二個學分,剛剛好符合畢業要求,不過如果一有差池的話,回來時就要補修了。不過既然說豁出去,也就豁出去,繼續「爽歪歪」!
不知道事情是怎樣發展,但我們的確都打算只選星期一和星期二的課,餘下的星期三至星期日,足夠去一趟韓國XD!當然,我們學院的老師也很希望我們把他們的課程都修上一修,但身為自由人的我們,選了很多不同學院的科。我們寧願跟每一科的老師都「打聲招呼」,每一科都先旁聽一下,也不願悶死異鄉。畢竟Department曾叮囑我們:「到時不要只顧讀書呀!」。
時間表:
星期一
10:00 – 11:30 俄國電影賞析 (2 Credits) 3309 陳陽 (Confirmed)
02:00 – 04:00 新聞攝影 (3 Credits) 明新0407 于東東 (Confirmed)
06:00 – 08:10 中國古典文學史 (3 Credits) 3308 冷成金 (懶成咁?!XDXD & 這科只是當真的配合不到時間才選)
星期二
08:00 – 09:30 羅馬天主教教堂藝術鑒賞 (2 Credits) 3408 米辰峰 (Unconfirmed)
OR
08:00 – 10:30 社會學概論 (3 Credits) 1302 黃盈盈 (Unconfirmed)
02:00 – 03:30 考古學概論 (2 Credits) 2201 馬利清 (Unconfirmed)
04:00 – 05:30 心理健康 (2 Credits) 1205 胡鄧 (Unconfirmed)
06:00 – 07:30 犯罪心理學 (2 Credits) 明商0502 韓玉勝 (Unconfirmed)
下個星期,再戰教室。
他們的上課習慣是被動式的,只有大課沒有導修課,老師一直講學生一直聽。不過去過新聞學院的〈電子及網路出版〉,老師和學生卻像朋友一樣十分互動,有問有答,每位學生面前均有一台薄mon電腦,我一進課室已經嚇得目瞪口呆,當時也就只有我一個交換生,確是「膽粗粗」。另一邊廂,一切科目只要在教學一、二、三樓等上課的,一方面是環境有點像監房,另一方面是學生也比較被動,所以可以將此列為厚此薄彼的實例。
〈俄國電影賞析〉有大半班是韓國人,我第一次用英文與身旁的韓國女生交談時,她的第一句是流利的普通話:「你可以講普通話。」,事實上他們的中文一不小心就比我們好。不過他們大多聯群結隊,自成一國。
水源
一開始聽同層的女生說飲用水要出外「打水」,我馬上嚇了一跳,隨即想起了一口深井和一個個水桶……而事實上,打水的地方是一個「水房」,裡面有大約十個水嚨頭,把我們已入了錢的校園卡插上,就有熱騰騰的飲用水噴出來,沒錯,的確是噴出來的XD。用舊式暖水壺盛好,挽著回宿舍,每個同學都是這樣的,當然不分男女,美女或是醜男。打水時間為每天的:07:30-08:30;11:30-13:00;17:30-18:30。我不禁納悶,這麼早有人打水的嗎?
另一個水源是上課的時候發現了,每一橦教學數每一層也有熱水供應。被精靈與精明的香港人發現了,於是放棄了懷舊的雅致,紛紛拿起自家的水壺水樽,煞有介事的收藏好,走到最近的明德樓免費「打水」。進明德樓是要出示校園卡的,我們臉不改容的以大衣掩飾著手中的貪婪,漠視了保安哥哥的疑惑眼神。
電源
我們在這裡正常來說是不用交電費的,因為有一定的免費電,但如果都用光了的話,就要去買電卡加電了。而我們也算是乖孩子,時時節省用電。因為聽城大來的交換生們說,她們來了不到三天便沒電了,後來從她們口中得知:「我們平時在香港出門也不關燈的啦!」。我們才鬆了一口氣,我們電應該沒那麼快用光吧?
另一方面,我校為督促本科生(year 1-3)作息準時,星期日至四晚上十一時後實行斷電政策,房內電燈、電腦、router等,一概不能運作,直至翌日上午六時。星期五及星期六則通宵供電。
當初覺得這樣做太尊制,但過了一星期,才發覺只有這樣才能令我們乖乖睡覺,而且,我的皮膚好了很多呀!
浴室
這是最精彩的一環。由於我們一層大約有一百八十個女生,而樓高十四層的女宿中只有第七及八層有熱水供應,而供應時間由晚上六時至十時半。浴室當中有大約五個花灑在頭頂,而有兩個壞掉,可想而知的場景……
但最精彩的,就在打開門的一剎那──你以為你到了伊甸園。一絲不掛的夏娃們看見你把門打開並沒有尖叫而散,而是目無表情地看一看你,再處變不驚地擦乾身子,把她的衣服逐一穿上。我第一次開門時,差點是我先尖叫出來,然後頻頻道歉,而她們竟然是一臉不解!
當然,洗澡也要用校園卡,一分鐘一毫,的確是比長途電話便宜XD。花灑與花灑之間有一塊膠板隔著,聽說是前年才安裝的,不過仍然沒有門,但她們都習慣了出入浴室格的自由。有的塗著泡泡跟在等待洗澡的朋友聊天,有的塗完了泡泡又走進浴室格沖水。而我,這一個「港燦」,特地買了浴簾,不厭其煩的扣上再拆下。不過要習慣的是,她們會掀開你的浴簾,把她的校園卡給你,當然不是為了請你洗澡,而是問:「同學,我可以排你後面嗎?」。我接過了卡,夾在插卡機的旁邊,又繼續安然的洗我舒適的熱水澡。
我們「港燦」通常在五時不到便到浴室前等待,有時遲了,看見太多夏娃會眼花,所以便決定不洗,便有了隔一天才洗澡的習慣,或隔兩天。別歧視我們,因為聽說有的可以一星期只流兩次或十天洗一次,真的要體諒天冷不饒人,也要真誠的敬佩他們的節儉。不過已適應後的我,即使遲了排隊,也開始懂得洗澡大作戰,在浴室中以內衣示人,也說一句:「同學,我可以排你後面嗎?」一切也都好辦了。當然,我不會放棄浴簾,也不能當真正的夏娃。
洗完澡,整個人輕鬆了,心情也好多了。是清洗灰心情的好方法。
廁所
這是最刺激嗅覺的一環。不瞞你說,如果嶺南的廁所是四星級的味道,那麼這裡是十星級的味道,其實乾淨度尚算可以,但味道真的不敢恭維。我不想再回憶起在這裡有過的見聞,有的不懂「入樽」、有的不「衝刺」。其實每天也有兩次清潔,但清潔嬸嬸們都在四時下班,而且人也多,真是難為了嬸嬸。呀,忘了說,這裡的廁所當然是大陸的招牌菜──用蹲的,我快要練得一身好武功。
其實後來聽在清華讀書的朋友說,人大的確是名校,除了北大和清華就要數到我們的學校,但人大的宿舍嘛,卻是倒數第一的「名校」。真的有幸在如此特別的學校生活半年,其實我已經適應了很多了,不過想到我只是在這裡半年,其他的學生也是如此生活,特別是從香港來讀四年的同學,人大再也不簡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