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他們在島嶼寫作--如霧起時》(鄭愁予)|我們在荒島寫作

知道鄭愁予的詩,還背得出來的僅是「東風不來,三月的柳絮不飛」,看了電影,最回味的卻是「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,是個過客……」。這是一個《錯誤》。

如果說「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」這個題目,早就讓人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孤獨,那麼《如霧起時》關於詩人的漂泊愁苦並不多,正如導演陳傳興所說,鄭愁予是「被誤解而獲得『浪子詩人』稱號」的。

那展現的是四五十年代台灣詩壇的盛世,當時的詩社活躍,辯論也多,詩刊雜誌叢生。頭一次看到了詩人瘂弦、辛鬱、商禽與楚戈,還有小說家聶華苓和書法家張充和,想象得到他們年輕時的華采綻放。那是個令人嚮往的時代啊。

目下所見,書中那一幀青壯的照片,與銀絲纏繞的一幀並置;詩人的兒女長大,詩人朋友徐徐老矣,感覺是一代光華已飄然而去了。然而妻子對他的愛愛到心坎裡、兒女的支持,還有詩人朋友間的情誼--大家的詩作流傳下來,還是這樣生機盎然啊!在島嶼寫作是孤獨的,但詩人的島嶼,也經已發展得四通八達,成了個炫目的旅遊勝景。

如果把每一個寫作的人,都比喻成在島嶼寫作,那麼在這個由網路所催生的文字滄海裡,我們都是其中一座荒島吧?太多喜歡文字的人,太多對生活質感敏感的人。

但,有誰會想到這個小島來呢?

荒島,蘋果樹,與木筏,這是九把刀新近在部落格的短篇小說,也在訴說荒島的故事。的確,那些荒島上的人,也會各自各精彩吧?

對的,自從開發了這個小荒島,人彷彿就有了寄託,腦袋裡整天有文字在滾動,心也無時無刻繫在這。我正在學習,學習如何開墾這座荒島。每天起來,給自己寫出一篇,它就賦予我一整天的精神力量。

小說家王文興的字字皆辛苦,他每一次的創作,彷彿是跟文字來一場激烈搏鬥。這我才意會到,我,也是決意執起這支筆的了。

願同樣筆耕的人,共勉。

終於買到一月八日的另一場《他們在島嶼寫作--兩地》,讓我與中文系結緣的林海音,好期待。

給 手作文字 留言: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