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是去年上演的,中譯《我兒子是惡魔》,百無聊賴就看了,僅知道是關於親子的故事。後續再生興趣找資料,才發覺原來是英國的獨立電影,由得獎小說改編,曾在倫敦電影節(London Film Festival)得過最佳電影大獎,蓮南斯(Lynne Ramsay)也得了最佳導演獎。
電影拍得沉鬱壓抑,時空跳接,剪接乾脆,交代卻很清晰。情節讓人想起了,佛洛伊德的「戀母情意結」,那源自希臘神話原型,伊底帕斯在不知情下,弒父娶母。雖然不覺得這套數的理論一定潛藏在人的內心深處,但兒子與母親的感情角力,卻讓人明白,天下間的愛,都是一種獨佔。
素顏演出的蒂妲史雲頓(Tilda Swinton)很稱職,幾乎說得上是神經質,表現出面對兒子Kevin的無盡壓抑。也許Kevin未出自娘胎,就感應得到母親不喜歡自己,甚至厭惡自己。少年時的他已洞悉母親,「你只是習慣了我,但卻不喜歡我」。也許他該慶幸,即使母親並不喜歡他,他們二人卻有著血緣的牽繫。
縱然Kevin從小到大,表面上與母親處處作對,但這正正是他對母愛的渴求。育兒專家會說,頑皮的孩子就是為了引人注意,得到更多的關注。也有男友人告訴我,小時候時常捉弄某個女孩,其實也是愛的表現。Kevin知道,只要他壞事做盡,他母親的目光就會停留在他身上,即使那只是一個憤懣或厭惡的眼神。那也是對愛的人的一個最卑微的奢望。
那是因愛而成的執迷不誤,母親越抗拒,卻越把Kevin對愛的渴求做成更大的拉力,轉而生出更極端的想法。他用了殘酷的方式,終能純粹地霸佔母親的愛。在目的達到的一刻,推開大門,他覺得他就是備受注目的勝利者。
也許必須成長,或因為時間,Kevin才能醒覺,他以前有些事是很確信的,但現在不了。電影沒有道盡,但看的人都明白。愛,與獨佔,足以令人變成惡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