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所朝聖

也許潛意識有意無意引導,3月25日,我逃離了香港。朝思暮想,來到「定是常住,便成方所」。在廣州天河區的地鐵石牌橋站,直達「太古匯」,太古地產的一級項目,與香港的金鐘太古廣場同宗,LV、Coach的大本營。我一步一驚心,要在這裡找「文化體驗空間」,是否緣木求魚?

方所,不知何故,給我的感覺酷似挪亞方舟,我內心祈求的文化救贖與重生。在對新政權的未知的恐懼湧襲而來之前,我登上了這座方舟。

書脊似的屋脊延展開去,實木大書架,足有二人之高,這樣厚重的設計暗示店子的重心,也好讓人專心一意。書本排列錯落有致,藏書豐富,我享受在文字間搜索的遊戲。抬頭看見頂架上的黑牌子書目分類,可惜,逃不過內地的通病,竟讓我看到黏貼上去的文字開始脫落。

我是閱讀偏吃的人,只看小說、飲食、旅遊文化和攝影類的書,遇上《後廚機密:從雜誌編輯到廚室學徒》愛不擇手,也順道拈了兩本鐵凝的小說《玫瑰門》和《大浴女》。幸好,書本不是「金鐘價」,當然,價錢也不是衡量書本價值的唯一標準。

店內的閱書氣氛還是沉雅的。屋脊之下排幾張黑椅,背對正襟而坐,有點拘緊。我選坐店內唯一的厚木長椅,設在近似親子區一角,小孩席地而坐,設置不算體貼,期待更舒適更別緻的安排。

難忘店子門前中央的展覽台,願意開僻最價值連城的一段來作展覽,「三位藝體-亞洲青年創作展」的鋪排亦算有心思。咖啡店設在方所圓心之內,我六時至九時整整三句鐘在各個角落駐足,未有空進去坐坐。

留意到除了店內播放的爵士輕音樂,怎麼就沒有音樂碟子的影子,難道因為國情關係,大家都習慣不用買的?

也許出於對閱讀的渴求,我的確對方所醞釀了過大期望,也對自己的荷包,有過份奢望。特別是面對那些負擔不起的生活精品,筆記小本講究精巧,動輒三位數字;簡潔風格衣飾盤子餐具植物更要以四位數計算。生活品味從來也需要資本經營。

直至見到一套扁平木製刀叉匙,曾在我喜愛的Helene Dujardin美食攝影師作品裡見過,意外驚喜,30元的意大利品牌Seletti設計,我呼了一口氣,終於能為朝聖之旅劃上完美句號。

方所,客觀一句,不必像我特意訪尋,但順道到廣州時,不妨一登這座盛載文藝的方舟。

頭頂上的「書脊」


咖啡區


意大利品牌Seletti 木製刀叉匙

(旅遊.廣州.-)

相關文章:

手作文字:不如上廣州?
鄧小樺:方所
文匯報:在方所,找回閱讀的慾望(廖美立在方所)

給 手作文字 留言: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