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香港的設計專上院校,理大的設計系排第二,沒人敢爭第一。2012年,理大不經不覺已到75周年,超過230個設計系學生數不盡的final year projects,在學院搬新址前,最後一次於理大A座展出。想來,這個展覽幾乎就能盡覽香港最年輕的設計人才,很地道啊。
但願有更多時間,可以細看各件作品,理解創作理念本身也是設計的一種樂趣。進場前,就見大門外貼上一個大大的白色A字,為From A to [space] 點題,寓意設計能解決A至Z無盡的問題。廣告設計、產品、環境及室內、平面、多媒體……同學們的眼光很闊,由設計概念、詮釋、鋪排,以至解說,都見心思,要在小攤擋裡擴展小世界也不容易。
展覽在前頭設優秀作品區,有何麗敏的「別讓母愛成為謠言炮灰」,為有線24小時新聞設計綜合廣告策略,諷刺地給媽媽們頒發搶鹽、搶米獎狀,欣賞攝影效果和演員媽媽們的演技。也有林敬倫的「港式助人藝術」,提升港鐵形象,主題貼近生活,如下雨時想為陌生女孩遮風擋雨,怕唐突不如問一句:「可唔可以幫我拎住把遮先?」還有袁楚茵的「Cook’shelf」,iPad App的設計意念,對我實在很有用吧,可以輕鬆管理及分享食譜。
展覽後續部份,也不能小覷。難得看見推廣閱讀的設計,名叫「誠品x IT」讀浪潮,把閱讀與時裝連繫。作者說得精準,我們八十後的,從來都知道讀書好、讀書有益,假裝自己很愛書,但卻從不拿起書來讀。
如果把閱讀當成一種推廣的產品,何不就讓閱讀與潮流扯上關係?閱讀就是有型,明星們都拿起書來(假裝)看,模特兒拿着書本來拍照。正如人們覺得去六四晚會一樣有型,而當人真的進入那個世界,從外到內,就有意欲發掘更深層次的,善果終會結成。凡事起頭難,用書本來襯衫,至少能叫人把書拿起,而天天手執一本,有誰能說年輕人就不會因此而翻開一兩頁?若說要襯衫,書本比iPad套、iPhone套更多變化,而且等車等人等吃等運到的時候,低頭不是看熒幕而是看書,會讓人更有氣質吧?
展覽是一篇文章說不完的,不過我貪心,想一口氣說了。溫同學的「GAY CHILDREN」,很喜歡那句一矢中的soundbit:「父母愛仔女,唔係因為佢愛仔定女」。三個孩子:申體強、紀歡樂、蔣高大,縱使「turn」 gay,但本質沒變,仍然是爸爸媽媽所期望那般「健康和快樂」,放心吧,「Your kids are still the one you wish for」。
另有作品「Handwritten letters are rare happiness」幾乎就是「手作」的精神了,這個朋友替郵政局做廣告,見過她在家裡密密縫製信架上的英文字母,由信封至信紙都是手製的,本身就是郵寄的心思,也是在場少見的手製佈置,想她製作的當兒,本身就是「難得的快樂」吧?
展覽期由五月二十四日至六月二十五日,昨天去時是最後一天。聽說為宣傳香港設計2012年,把理大設計年展也定為主要活動,不知會否延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