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07/25
曾有人見過,報紙檔阿伯,一邊看檔,一邊捧iPad讀網上新聞。漸漸我們感覺到,新聞世界裏,有些東西在變異。「報紙末日」——是誰這樣膽大包天,訂出這危言聳聽的題目?這是書展那天的講座,主持是蔡東豪,嘉賓有宋漢生、尹思哲。
席上有聽眾強調新聞精神。譬如公信力,在新聞出街以前,先有記者編輯校對核實,不像網上傳聞,還得靠網民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真偽;又或說報上的觀點評論,甚或是更深入的採訪與偵查報道。我們堅信,新聞,不死。
不過,講座談論的,並非指新聞報業,已到危急存亡之秋,但確實提到,新聞,可能是時候要找新的載體。台上提得最多的,除了twitter、facebook,還有Flipboard,共通點是由用家共同創建,資訊多元變化,不像報紙,人手一份,份份相同。當閱報習慣開始改變,他們反問,將來,會否有更個人化tailor made的新聞媒體出現?
蔡東豪笑說:「題目不寫成『報紙末日』,哪有人進來聽?」末了介紹他們的新近構思:「主場新聞」(House News)。發起人來頭很猛,有著名文化人梁文道,蔡東豪曾任商台高層,劉細良則曾是香港中央政策組顧問,還有網上書櫃aNobii創辦人宋漢生。網站大字標上「我城‧我觀點‧我主場」,好一個「主場」,令人想起那時特首小圈子選舉的鬧劇,這次,該能反客為主了?
觀乎他們的facebook Page,開始share不同的論述,觀點交鋒,五月加入至今1705人Like,韓麗珠、鄧小樺等文化人,已紛紛報上名來。
科技發展,的確對報業有衝擊,要想的,是出路。倒很有興趣看看,究竟科技與新聞結合,會走出一條怎樣的路來。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