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慢開始覺得,生活,可以由自己選擇,從食物、餐具、衣物,以至生活方式。當然,是在有限中選擇,要跟工作時間妥協,跟口袋裡的金錢妥協。倒覺得,如果能把本來就有規限的生活,轉化成無限,活出更高的價值,那便是一種生活智慧,需要修為。
曾經有個密友告訴我,晚上,她會和姊姊開橄欖派對,一瓶罐裝橄欖、一樽普通紅酒,倚在露台,和著晚風細嚐至午夜,而其實,她倆只是村屋女子,而明天還得上班。廉價的味道、將就的環境、有限的時間,但任何人都能享有,先決條件是,要備上一種容易滿足的心態。
我不知道法國人是否也有這種想法,但我記得,曾經在上海和一個法國女孩同房。其他人紛攘著要出外遊逛的當兒,法國女孩臉有難色,婉轉地告訴我們,她想要一點獨處時間,想想事情。那刻我對她肅然起敬,她確實能在繁喧中堅持,守護自己的世界,哪怕只是一會兒。
在《巴黎。時尚綠生活》書裡,我看到那個女孩的影子,「向法國女子學習愛自己、愛地球的美麗主張」封面如是說。美麗不是庸俗的添加,是在用心的過程中自然滲透。這樣子生活,沒有非常偉大的理念,也許只是生命的一種修飾,繼而或者能回饋我們的地球一點什麼。
像逛一逛有機市集、周末一個豐盛綠意的午餐、從二手地攤淘出的歐蕾咖啡碗、修復一個殘舊的布偶、閒逛紛陳的手作材料小店、租一輛velib出租單車漫遊城市,這些,也在在需要錢,但卻又不需太多,需要更多的,其實是一種細緻的心境。
書頁翻着翻着,就已走到櫃台前,好吧,這本書,說不定有天會派上用場。
我說生活有選擇,是需要自己創造的選擇,就如我選擇騎車上班,走那條綠坡小巷,或有人選擇坐巴士而不坐地鐵,因為車子會走那條時陰時晴的東區走廊。來到這個世代,我們早厭倦了一式一樣,重重複複,是時候發展一種屬於我們的智慧。如你有點子,不妨告訴我。
參考: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28453
http://shopping.pchome.com.tw/DJAH06-A602752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