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喚醒鐵屋裏沉睡的人,要付出多大力氣?
上星期,反國教科沸沸揚揚。大街上,遇到兩個警察在討論,一個說﹕「我覺得國民教育冇問題喎,做得國民,梗要有呢啲教育。」有鄰居在大堂盯着新聞報道自言自語:「你反佢邊有用吖,政府嚟架喎!」到快餐店,聽到侍應談論學民思潮的黃之鋒:「生個咁既仔,激死你啊!」
我明白,人只會選擇相信自己一向信奉的東西,不論其他人在牆的另一面如何吶喊,看喉舌報的人不會揭開別的報紙,看親中台的人不會轉台,蒙上眼睛,閉上耳朵。這些堵塞的思路,從閉塞到開通,中間需要怎樣的過程?
也許,路還長。若細心感受,9月7日晚,12萬黑衣人湧現的背後,有一股力量,像個龐大的齒輪,緩緩推動。《引爆點》書裏有個說法,要讓一種思想風行,需要幾類人,由少數「革新者」發起,像學民思潮、家長關注組;接着是一群「先期採納者」,如逐漸加入的學者、義工;因此影響了「早期大多數」、「晚期大多數」,到最後,才能讓保守的「落後者」,蘇醒過來。
說來馬後炮,選舉當日,我帶着堂妹奉上了她成年後的第一次,投票。我們沒有蛇齋餅糉,沒有投票大巴,事實上,泛民也沒有保皇黨那般團結。但若然我們每個人,都能說服另一個,去投票去支持社運,我們的力量便會大一倍。讓我們這些「早期/晚期大多數」,向身邊的人、向警察叔叔鄰居侍應祖父叔伯表哥細妹,情理兼備,嘮嘮叨叨,落力解說,別忘了要有被長輩棒打的心理準備。在2016、2017年以前,盡力做自己可以做的。
別忘了,廣場還在你我身邊。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