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,法國文化協會來了一群客人。我們幾個半桶水的法文學生,上課半小時,便奉命赴這個突擊約會。七八個臉孔陌生的人,當中看起來是華人的女士,用普通話介紹:他們是從法國南錫(Nancy)來的。
我們聽了還摸不着頭腦,其中一個藍眼珠的小伙子馬上鋪開寬大的法國地圖,指指巴黎的東邊,洛林區裏的一個小城市。束了髮髻的太太,蹲下來翻開一本詳細的圖冊,裏面有十八世紀建成的斯坦尼斯拉廣場(Place Stanislas),附近有博物館,有教堂,有公園。坐在髮髻太太背後的女子,一顰一笑是優雅。白鬍子老人在旁邊靜靜拍照。
還有一個高個子男生,估計有一米九高,才十九歲的大孩子,一開口彬彬有禮:「你好。」竟是普通話。原來他們都在學中文,語言天分好的,學普通話,繪畫天分高的,便學書法。就是這大孩子有天在黑板上畫了個地圖,老師問他知道這是哪裏嗎?他懂得答:「香港。」他們便毅然起行,來到這裏,碰上我們。
這一席話,問的人戰戰兢兢,答的人羞羞澀澀,然而小城的法語很標準易聽,也很悅耳。
讀厚厚的《非典型法國》時,很記得有一句:「怎能指望人治理有兩百四十六種起司的國家」。一八八零年代,法國各地除了巴黎,還是一個個在叢林中的謎。而法國不止有巴黎,能夠接觸這樣一群從想像中走來的人,看到聚光燈以外的美好,煞是幸運。
他們是有備而來的,從背包裏源源不絕掏出小禮物,甜餅乾、靴子貓畫像、玻璃工藝圖鑑……不好意思推搪,我便挑了那份法國地圖、一張Nancy的名信片、一瓶來自小村Toul的手工鴨肉醬,最重要還是留下他們的facebook聯絡方法,盼有天親自回禮。
碰巧看到您的blog,還好他們沒試著帶包mirabelles當禮物. 這篇讓我想到來自nancy的好友,從沒見過面,但幾乎每天聊,看到照片上的Stanislas廣場會隨著不同節日更改的佈置,似乎真是個很美的城市,希望哪天能有機會一訪.
讚讚
hi Ciel,
他們好像是有帶mirabelles的果醬當禮物呢~
能夠認識這樣的朋友真好~你們要保持聯絡啊~
哪天你去Nancy了~記得告訴我~給我一點動力~哈哈
讚讚
hi 寶兒,
我只吃過caramels a la mirabelle和bergamote,是朋友寄來的,
前面那個就是你說的果醬那種水果做成的糖果,很甜很甜,口感有點像牛奶糖.
後面的是一種用檸檬皮做的硬糖,據說是nancy才有的,雖說是檸檬皮做的,可是甜的很,一點酸味都沒有哦!
我想跟這位朋友會繼續連絡的,雖然不同國家,語言和文化背景,和他聊卻有說不完的話題,不久前還為了風螺不是未成年的蝸牛吵過呢,只是他仍堅持己見,就算了.
哪天我去成了再來這告訴你,也許你會比我先成行唷!! 如果你先成行,也記得分享些漂亮的圖片:)
讚讚
啊~聽起來是很吸引的果醬,最近好喜歡果醬,哈哈。
跟法國人聊天很有趣吧,你的法文應該不錯。
哪我們看看誰先去,就誰先分享嚕!
謝謝你來看我呢!
讚讚
我的法文哪…爛的很! 認識那位朋友之前完全不會,之後他教了我一些,不過都憑感覺亂講.
其實不一定是跟法國人聊天有趣,而是剛好兩個人的喜好相近,我跟其他幾位法國網友就沒那麼會聊啦..雖然語言也是個問題,.
好啊!就這麼說定,誰先去誰先分享吧! 到時我一定要試試你說的果醬,被你說的很好吃似的.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