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台灣的伴手禮,現在除了鳳梨酥、太陽餅和鐵蛋等,下次可以考慮,帶走「一瓶」台灣在地水果。
台灣天下文化的編輯盧老師告訴我,永康街那邊的小自由咖啡店,有寄賣一些很棒的果醬和甜點。在那裏還可以試吃,於是買了一瓶「黑后葡萄無花果果醬」。後來才知道,這牌子就是歐陽應霽也提過的,在欉紅。
第一天到台灣,因為愛新奇,我已經買了一瓶他們的「烏龍牛奶抹醬」。現在有時還未下夜班,就會想念那抹醬塗在烘過的牛油多士上的味道,濃厚的茶與奶滋味。
到他們的網站,才知道抹醬在08年新創,用新竹高山的輕焙烏龍散茶,把茶、麥芽糖、全脂鮮奶、鮮奶油、冰糖一起熬煮,手工攪拌最少三個半小時,才有這樣的味道。可以配乳酪、草莓、煙燻起司、朱古力蛋糕等等。
一邊吃一邊嘆息,啊,如果將來這個醬吃完了,我要怎麼辦才好?或許再到台灣進貨吧。
他們還有很出名的彰化香蜜芭樂果醬、黑后葡萄荔枝雙層果醬、屏東土芒果果醬、天然法式水果軟糖等等等等,想像得到與想像不到的,都有。
老闆原來是幾個年輕人,有的是醫學碩士、設計專業,寧願拋棄高薪厚職,走遍台灣找得過神農獎的農友,又去法國學廚藝甜點,就是為了回來發掘台灣水果的在地價值。
他們親身向果農採購,把所得直接回饋農民。研究水果的特性,發揮水果最大的優點,只用銅鍋熬煮,煮一次大概只能做幾十瓶。創新配搭,如香蕉做果醬嫌太膩,就加一點草莓的果酸,添一點橙花水的香氣,成為了香蕉草莓橙花果醬。水果糖不用人工果膠,取用蘋果的提取物,親手一顆一顆把不同味道夾進玻璃瓶子裏。
「我們不是想要賺大錢,只要想賺到的能夠維持現在的工作,就可以了。如果覺得是對的事,就要想辦法做下去。」台灣人都覺得水果要新鮮吃,然而美果也有熬不過滯銷的時間,幸有他們給台灣的加工水果帶來了新價值。從取材,到烹製、研發、包裝、銷售,都是良心。這是最令人羨慕的地方。

(在欉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