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上西餐館子、咖啡店,其實還挺尷尬的。尷尬在於看餐牌,特別是套餐每天不一樣又沒有照片的,餐牌上的英文,就可能有些關鍵字不識得。瞧向身邊的朋友求救,他們都是一臉無奈搖搖頭。我就心裏懊惱,「唉,書到用時方恨少」。
不過讀不懂餐牌也沒什麼,大不了就點懂得的,或者賭一把,胡亂點便是,試過點到一整條新鮮帶骨的脆煎龍脷柳,又驚又喜,不過拿刀叉要怎樣吃呢?喚侍應點餐,又常常思疑,用這樣的句法會不會很沒禮貌呢?真是大鄉里。
現在喜歡讀讀英文食譜學煮菜,洋相出少了,而且拿起餐牌真的不懂可以立即用電話上網查一查。奇怪的是,單說香港預科生的英語程度,明明可以去到討論民生社會、國際大事,但偏偏一碰上日常生活事,還是一臉釘子。
最近在法國文化協會上課,老師在大屏幕打開La Crêperie的菜單,有包着太陽蛋火腿的法式薄餅、雪糕朱古力香蕉法式薄餅……新一課,就是教大家點餐,「un ananas」你以為是香蕉?原來是菠蘿,法文的香蕉其實也是「banane」。上課從來沒有這樣聚精會神過,嚥一下口水。
吩咐功課,大家回去選一家在香港的法國餐廳,菜單最好附有英文解釋,好好研究。這真是學語言最美麗的地方。
為什麼當年沒有英文老師這樣教過?或者現在的老師可以試試?一開始,不一定要拉牛上樹單調地背生字,先引起興趣,大伙就會想學到更多。何況上網查字典也方便,最方便是可以找到相關圖片,甚至是短片,暢遊一番,詞語就深深印在腦海裏。
研習菜單學生字還有個很實際的好處,下次當真去那餐廳,就可以大展身手了。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
好簡單,出得全英餐牌一定唔平
大部份人,包括教書個個,都俾唔起
讚讚
唔係喎, La Crêperie價錢唔會負擔唔起啊~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