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確是,最近心裏多了很多雜音。本來為了開開眼界,所以去蹓躂別人的page,偷偷師,一邊替人家的氣勢如虹感到高興,畢竟以文字經營媒體並不容易,然而另一邊回頭看自己,自愧形穢。我是爬得這樣吃力而緩慢。
知己知彼是好事,但到了後來,竟自亂陣腳。
資訊發達有一個壞處,很多事情的透明度高了,像報導說,越花時間看facebook的人其實會越不開心,因為看到別人興高彩烈的合照,心生忌意,便覺得自己沒人家那麼快樂。
「致命的,是隔籬飯香。」看到aNobii創辦人宋漢生寫這一句,才赫然醒覺。他用來說創業,不要貪婪吸收太多有用或無用的資訊,問題不是時間花多了,事情做少了,而是糟糕的是,覺得隔籬飯香,人便會浮躁。
他提到,創業的高潮,由零到把產品推出的那一刻便會完結,你以為功德圓滿了,但那其實只是創業的開始,這條馬拉松還不知道要跑多久。然而浮躁,卻會令人三心兩意,永遠不能到達終點。
我想寫作也同樣,如果由零到建立一個blog,只是一個個開始,那麼這條馬拉松,就是日以繼夜地不停寫不停寫,要耐得住寂寞。瞥到旁邊的人跑快了,顧得看,心急追,步伐亂了,怎會跑得好,隨時會走錯跑道。何況,好的方向,也不會在心境煩躁的時候覓得到。
林夕在《原來你非不快樂》說畫畫或書法這些專心致志的事,像禪修養性,有行進節奏,會減慢內心的躁,心境就會反映在筆法中。該專注的,不是數字和走勢,那些只是要注意的訊號。
如果把人生戰線拉長,一切都只是起步,如果認定這是必要熬過的階段,那又急來作什?無論研究多幾多個小時,都不能把人家的旺場帶過來,倒不如歸去。畢竟還是該專注自己要做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