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法國,不論到超市還是露天市集買餸,總常看到金髮媽媽或黑人大媽的菜籃裏塞滿幾條法包。法包就是一家大小的主要食糧,一日三餐,一個人一天消化掉不止一條。
早餐,把半條法包對半切,放進多士爐烤脆,上面塗滿牛油和果醬,配一杯熱黑咖啡,就是傳統法式早餐,也有人用法包沾半熟蛋灑鹽吃。午餐時,因工作關係,法國人很多時只買一份法包三文治,內裏夾有雞肉或吞拿魚等餡料。晚餐,由前菜至主菜甚至之後的芝士拼盤,法包都是餐桌上從不缺席的角色,且會源源不絕地添加。
法式土司 起死回生
可惜,外酥脆內鬆軟的法包,賞味期限很短,一般第二天便會乾硬,有人會用水噴濕,重新放進焗爐,法包還能起死回生。法文Pain Perdu(法式土司),perdu解作失落,法包掉進牛奶蛋液中再煎香,加上生果、糖漿,就是對付過夜法包的甜美方法。但我更喜歡把隔幾夜的乾硬法包,放進密實袋,用玻璃樽壓碎,做成麵包糠作煮食用,或者在法包碎上加點橄欖油蒜蓉放進焗爐,灑在意粉上提香。
法國人吃法包,厚厚切一片,用手逐塊撕下來放進嘴裏,別以為只為了儀態,事實上是,這樣吃才不會咬傷上顎。法國人餐桌上沒有法包,大概等於我們吃小菜時少了一碗白飯般失落。
(2014年8月31日 明報 > 副刊 > Sunday Workshop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