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咖啡,現在已不止是拿起咖啡杯喝下那麼簡單,不止為了提神。朋友之間,原來已經發展至,喝咖啡就像個品酒小聚,一個晚上,四五個人,每人輪流顯身手沖泡,坐着說着喝着,隨興寫意。
聽朋友說在家裏炒豆,第一時間想像到的是,他家裏裝了一台機器,連同大煙窗。後來才知道,原來有手搖陶瓷咖啡烘培器,像個大煙斗,中間倒進生的咖啡豆,拿着柄子在爐火上烤,一路搖十多分鐘,一次才炒二百多克,只足夠兩三個人喝。
泡咖啡的過程,總是很需要理性的,像他們說炒豆,要講求溫度和時間等,炒豆有一爆二爆,有分深淺,還需要靜置一段時間,香味才能發揮。然後在沖泡前才磨豆,咖啡粉的粗幼、水的溫度、水量、沖泡手法、沖泡時間,基本上要經過一連串很嚴謹細心的程序。
來到喝的時候,卻突然變得感性,拿着這清透晶瑩的一杯啡,先聞聞,再呷一口,緩緩細味再吞下。像我這樣的新手,喝咖啡憑感覺就好,他們說,覺得好喝就是好喝,沒有對錯,口味可以有共鳴。於是聽着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,說着充滿幻想的語言,嗅起來有花香、比較甜、喝起來有青蘋果的酸味……我第一次經歷,才感覺嗅覺和味覺,還有幻想力,如果不在意,很容易在繁忙的生活裏慢慢退化。
捧着小杯子慢嘗,有那麼一下子嗅到了鮮花的香味,驚喜莫名。然後慢慢學着細味裏面的檸檬味、酸度,口感是順滑還是乾澀,還有喝完留在口腔的餘香。味道的變化有很多,只是我們從來都忽略。還有咖啡不同的溫度,也會影響味道,他們端出一瓶冰咖啡,喝起來竟然像紅酒,有人更會用酒杯喝。
朋友說,好的咖啡,喝完不會讓人不舒服。那夜嘗了六七種不同產地的咖啡豆,回去之後,真的還能馬上呼呼入睡。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5/4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