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英倫搵食

又有緣去英國一趟,主要目的地是愛丁堡。可是在每天都吃早午餐brunch、血紅腸black pudding和eggs benedict,還有炸魚薯條之後,腸胃實在有點動彈不得。

愛丁堡正值國際藝術節,天天人頭湧動,街頭各種賣藝表演,人們的花貓臉和華麗服飾,令這個老城本身也變成一個熱鬧劇場。但令人叫苦的是,這時候的餐廳不設預約,且通常爆滿。直至一晚凌晨,肚子餓得發慌,只好跟兩個同伴出外。街頭依然躁動,但到處的餐廳搖身一變成為酒吧,已經不供應食物,而燈火通明的快餐店所賣的卻是垃圾食物。我們大概就像八月寒冷街上的飢餓老鼠,到處亂竄。闖進一家專賣威士忌的酒吧,對於食物,店主當然也是搖頭,不過她卻告訴了我們一家當地餐廳,開業至清晨,頓時成了指路明燈。

果然,吃食這回事,問當地人是最好的方法。在一道隱蔽的小閘之後,原來是兩層高的大餐廳,響着的音樂節奏有活力又不過於吵耳,最重要是,餐牌上躍然紙上的美味。漢堡包、烤豬肋骨、烤香腸、炸雞翼上場,全部不負所望,同行還要歎一小杯威士忌。計算時差那已是香港的早上,是這個旅程一頓最晚也最心花怒放的早餐。

除了靠當地人,也可以跟着人潮和人龍去搵食,不過這也需要多點觀察力和腳骨力。像在愛丁堡的城堡大街,總是常常看到有人拿着錫紙包走過。尋覓之下,原來是一家窗前放了原隻燒豬的店子,賣燒豬肉漢堡,一口咬下去,豬肉竟非常軟嫩多汁,加上BBQ醬汁,那就是為何人們手捧錫紙包像如獲至寶。還有倫敦的龍蝦堡,10英鎊一個,麵包用牛油煎過,大口咬下滿嘴是鮮美的龍蝦肉,讓我一嘗再嘗。

在異地覓食的過程,也需要觀察、理解、嘗試,不失為理解一個地方的方式。

20150812poyeempcolumn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5/8/12

給 手作文字 留言: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