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不同地方居住,是很不錯的人生體驗。 而我這幾年的四處游離,竟也慢慢得出一些觀察。
法國生活,環境優美,文化藝術氣息濃厚,美食豐富,幾乎人人嚮往。當地出產的食材質素本身就已經很好,人們又注重食物來源及安全,無論富貴或貧窮,都能享用,而且他們視飲食為重要文化。
但在享有這些美好之前,要先面對高失業率,別說事業,能找份工作餬口,已是當地人的心願。在城市生活的話,屋租偏高,連交租車費膳食生活費等,已所餘無幾。若是一個外來者或二等公民,在這個民族思想強烈的地方,所遇到的對待,更不一定愜意。
於是回到香港之後,一下子就鬆了口氣,香港的衣食住行,通通都方便快捷且國際多元化。但也隨即,令人屏息靜氣。因為環境擠迫,那侷促的感覺和不斷競爭,總令每人每日都抿着嘴皺着眉黑口黑面,無甚生活質素可言。
而最近,隨工作安排,終於要體驗來回港珠澳的所謂「一小時生活圈」。因公司雖屬澳門,但卻在珠海跨境工業區設辦公室。而國內城市急速發展,環境愈趨現代化,工作機會相對多,且重視人才任用。也因為幅員廣闊,每人居住加上工作的平均用地,幾乎都有幾百呎。人與人之間便有喘息空間,氣氛輕鬆。但無論環境有多好,食物安全或其他安全,最令人擔憂,因為這裏任何無稽的事都可發生,只能聽天由命。
到頭來發現,不一定是你在選擇一個地方,而是一個地方,其實也在選擇你,因為適者生存。烏托邦並不存在,或許要尋找的反而是一種心態——了解居住地的好與壞,有時候,就是要食得鹹魚抵得渴。而抽離一下,四海為家,各種鹹魚,不妨多試。
你好啊,寶兒。可否轉載你這篇文章到微信平台上??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是: watchinghk 。 公眾號名為「睇望香港」,如果你有用微信,可以先去睇下~~打擾了。
讚讚
無論去哪兒定居,都要投入當地的風俗文化,這樣才過得稱心愜意。😊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