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港矛盾在歐洲

中港矛盾不止發生在香港。

內地人來港消費鬧劇愈來愈多,香港人愈來愈精神緊張,一碰到內地人便從頭到腳掃描一遍,要從強國人身上找罪證:爭先恐後、大叫大嚷、在地鐵飲食、在大庭廣眾大小便。香港人一邊指罵,一邊將自己與他們的惡行分隔開來,留在安全地帶,大家同仇敵愾。

但當人在國外,便會發現,跟強國遊客保持距離,只是徒然。只因外國人分不清你是香港人、日本人還是韓國人,一律把你當中國人辦。強國人在世界眾目睽睽之下,好事不出門,醜事傳千里,中國人成為不受歡迎旅客,唯獨只受小偷歡迎,人家以為你個個身懷巨款,即使衣著樸實,還是少不免被緊盯。

跟歐洲朋友聊天,談內地人到外國旅行,手上拿着的不是博物館歷史遺蹟名單,而是名店和親友寫的購物清單,旅行等於購物,窮得只剩下名牌手袋。還聽說有強國遊客在羅浮宮泡腳,視文化如洗腳水,讓人聽了嚇出一身冷汗,又尷尬又懊惱。無可否認,確實有不少害群之馬,內在質素追不上身家上漲,急不及待往外跑,臭名遠播。

這個時候,總是少不免要跟人家強調香港和內地的分別,可是解釋下來,竟有種獨善其身的感覺。你的國籍寫在簽證上、掛在臉上,怎會逃得掉,這還不是矛盾。

然而在旅途中遇上內地年輕的一代,有些自食其力出國留學,或謀生活,或背包旅行,大都守禮友善,還有人語重心長說:「在別人的地方,就要尊重別人的規矩。」同一方水土,也可以養出明白事理的人,但無奈他們也要背負壞形象,只替他們不值。

20140514py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