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人節翌日

這個日子是情侶吵架高危期,情人節翌日,大概二人怒氣還未消。

以前青春無敵時,也試過為情人節吵架,很多時回想,都是後悔的多。年輕對愛情太多憧憬、太執著,以為情人節當日首先一定要見面,浪漫晚餐、互贈禮物是必須之事。但遇着有性格、視世間節日如浮雲的另一半,回上一句:「情人節不算什麼,其實日日都是情人節。」便會聽得人馬上火爆連連。

前陣子密友告訴我,她男友因為工作,完全忘記了這個日子,我聽了第一時間嚇出一身冷汗,趕緊想辦法撲熄她的怒氣。怎料女方卻說,其實她已不太在意這個日子,不過男方竟然忘記了,她還是會有點怨氣。倒也欣賞她的坦然。然後我問她,你知道周六是元宵節嗎?她才恍然,是啊,是中國情人節。你看,沒有人會因為另一半不和她慶祝元宵節而生氣,所以,根本就是節日的問題。一言驚醒夢中人。

何况,他每天為你所做的,又怎會抵不上一個情人節?然後她帶點悻然地說,希望自己快點嬲完。也希望他們平安度過。

將一段感情拉長來看,為何媽媽不再在情人節生氣爸爸沒跟她慶祝,為何婆婆不會介意公公完全沒表示?或許是因為看淡了、老夫老妻了,但也許更重要的是,人都在身邊了,天天相見歡,哪需要一個額外日子來證明?換轉來說,可以的話便浪漫點一起慶祝,不能的話,就一切在心中。

愛情不能有預設答案,萬一對方答錯了,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。我們都不想重複犯錯。但當然,總是說時易做時難,愛情本來就是一個很大很複雜的課題,祝大家學業進步。
Untitiled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7/2/15

仍然留下

又到情人節,是離開法國後的第三個情人節。那些曾訪問過的二十二個愛情故事,訪問雖然早已完結了,但直至今天,這些主人翁仍然活生生地發展着他們的下半場故事。人生依舊如是,無盡的離離合合、峰迴路轉、期待遺憾。

只知道,經過法國那一年的愛情訪問,耳聞目睹親歷,人也彷彿老了十歲。看過太多相聚離合、太多露水姻緣,還有現在速配速食的網絡情愛。沒辦法了,愛情的本質本來就不是浪漫的。

唯獨偶爾還會看到一些故事,帶着溫馨和希望。那時訪問過的電單車載着的一段港法愛情,如今已載出了一個肉胖胖的混血小孩,不知他們還會不會再開着電單車周遊列國,這次或許可以載着兒子去看世界。

每個人的心,都像一座花園,內裏有豔麗繁花,也有枯葉泥濘,各種風景,而為誰敞開了欄柵,而誰人又真的走了進來,誰人喜歡上這些風景而甘願留下,沒誰說得準。但應知道,該留下的,就會留下,沒能留下的,始終還是要走的。就讓時間和緣分帶領着走,無論遇上什麼,也學着感受當下,同時懂一點超然。

仍然在花園裏留下來的人,就更該珍惜。所謂珍惜,其實是時間的付出,就是陪伴,只因人的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,是永遠都不能討回來的資產。

這個周末,會辦一場「在家也能做的情人節甜蜜法式料理」,2月11日周六下午二時半至五時,一起來火炭做「心形士多啤梨吉士撻」和「煎鴨胸配紅莓醬汁」,期待一起度過愜意的下廚時光,報名可致電31623962。

Untitiled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7/2/8

十年感情

大概這一年是好年吧,單是年頭已收到源源不絕的喜帖。朋友們嫁娶,是喜慶事,見證他們一雙一對,互許誓盟,竟也有種嫁女嫁仔的安慰,忍不住眼眶一熱。如今覺得,多年人事變幻,如果他們能遇到可伴在身邊的人,實在是福氣。

移民已有十年的中學好友,最近回港相聚,她感嘆香港很多地方她都不認識了。而她在彼岸,也已十年,畢業、工作、和男友同居,那裏已成了她的家。她這段感情,四五年了,可是她一提起總是搖頭,說那男人太小器,喜歡黑面。聽到這裏,若是從前年少氣盛的姊妹淘,必然會叫她抽身離場。但如今,姊妹們竟然開始為男人護短,問到底才知道,男人黑面,是因為下班回來還要煮飯打掃,女友卻不幫忙,而男人黑面後,翌日又會如常打理家務。萬事總有原由,他們的矛盾也不過如此,一個願意兼顧家庭的男人,似乎也不壞,何况他們早習慣了彼此的存在。

另一個中學好友,記得她在中學時期,常向我們訴苦,她跟男友吵得風風火火。這樣一吵,便吵了十年。我們笑她,以她的性格必然得理不饒人,她卻反駁,她男人也不是省油的燈。所以兩個才天生一對吧。不過,他們倆也早已互相磨練得風平浪靜,但二人對對方的着緊,多年來也沒改變。接下來,他們將要步入人生另一階段。

當年青春少艾,幻想的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情,或者想像的完美契合的另一半,經過現實和歲月洗禮後,早已殘缺不存。十年之後,或許我們終於認清,愛情其實只是,兩個人願意包容對方及為對方付出而已。而生命和生命可以一起進步,一起前進,一起創造回憶,無論愛情、友情或親情,都是一種幸福。

20160330poyeempcolumn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6/3/30

跟法國人談戀愛(二十)﹕歷兩次風暴 她不怕路難行

bobo_01
酒吧角落坐着一個外國人,帶着cap帽,五官明朗,身材健壯寬厚。兩個韓國朋友拉着Bobo,就在這個男子面前坐下。那是2005年,Bobo在日本留學第二年,朋友帶她到酒吧慶祝她的生日。

韓國朋友喜歡美國人,可是男子一開口,口音卻不對勁,朋友便丟下Bobo和他,跑到舞池中再尋覓。Bobo無奈笑笑,和他跳起舞來,還交換了聯絡方法。後來才知道,他是阿爾及利亞人,在法國土生土長,他那天本來約了女孩子,但被爽約,只好獨自喝酒。離開酒吧後,兩個韓國朋友和帶着一個美國新朋友、Bobo以及他,五個人去吃甜品。整個深宵,他不停在Bobo耳邊批評美國新朋友,那時Bobo對他的第一印象,就是話太多了。

bobo_04

八周年時,他們到Vieux port坐摩天輪,看着這個城市,Bobo由當初的不喜歡,變成愈來愈喜歡。

2006年1月,Bobo回港後,很快找到工作,他也回到法國馬賽。二人偶爾用MSN聯絡,情人節前他告訴她,在法國找到日本女友,可是在2月14前卻分手了。至於她,正處於戀情低潮期,跟日本認識的墨西哥水泡男友分手。3月,閒聊時他提議她來法國玩,她那時剛畢業,還沒想過要踏足歐洲,她反過來叫他去香港玩。他立即問她什麼時間好,她說復活節吧,不到一星期,他竟真的買了機票,她只好請假當導遊。再見面時,她害怕和他單獨相處,找同事一起到蘭桂坊晚飯。這一次對他的感覺,卻是和上一次迥然不同,他露出了真面目:原來他很沉靜。第一次見面,因為酒精和喜歡跳舞的關係,他心情舒快才會絮絮不休。

這次來港,他竟然把住處選在重慶大廈,她只敢約他在地鐵站近清真寺出口等,他才知道事有蹊蹺,把住處一轉,便轉到馬哥孛羅酒店,還選了海景房。她幫他忙搬離重慶大廈,走進電梯,狹小密封的空間裏站滿膚色極深的漢子,她只能躲到他身後去。4月17日,他離開前,特別約她到港島香格里拉酒店吃法國菜,算是答謝她。他送上一束花,又紳士地替她拉椅子,這樣的環境待遇她沒有特別喜歡,但畢竟大開眼界。之後她帶他走星光大道,在海旁聊天,他問起她以前的感情事,她說到後來便哭了,她想回酒店再說,她後來哭得抽搐,他還攬住了她。凌晨兩三時,她不得不回家去,他囑咐她回家後打電話報平安。翌日她送他夜機,他再送她玫瑰花,她已不知不覺沉醉其中,但也思疑也許只是一時火花。可是這一刻的熱烈,自此卻燃燒不盡。

往後的日子,他們每天至少一通長途電話,兩人每個月電話費至少花費千元港幣。在旅行中見面,相見不易,相處不易。第一次在韓國,在一家店舖,他看見Hello Kitty汽車用品,買了下來,原來送給前女友。她很不開心,第一次發他脾氣,對他的印象扣分。後來才明白,法國人普遍有分手亦是朋友的能耐。又幾個月後,他們去日本,來到一家偌大的club跳舞,她去日本前就在演藝學院專修舞蹈,停學到日本留學後,舞藝生疏了,變得很抗拒。當晚他興致勃勃要和她共舞,她堅持不跳,黑起臉來,又發了脾氣,回去後他也氣得背對着她睡,她哭濕了枕頭。幸而二人不記仇,第二天逛逛街便消了氣。

這年年尾,她終於親臨法國,可是她說並不喜歡。出境便遇上第一個問題,巴黎的機場很舊,轉機和出境在同一條通道,指引不清晰,出境時海關人員竟沒幫她蓋章。之後她到名牌店幫嫂嫂買手袋,店員服務態度不好,更不讓她退稅,她去警察局,警察局的人卻一口咬定是她個人問題,給她極差印象。第二個問題是治安不好,從名店出來之後,手挽名牌紙袋,他焦急着她坐的士。坐火車從巴黎到馬賽的時候,他也要她跟着他,整個旅程甚是緊張,她覺得太誇張了。

bobo_05

2010年給她的生日禮物,是他親手做的小本子,裏面是他們旅行的照片和他的心底話。

八年遙距戀愛
他化學系畢業後,就打理家族經營的酒店,可以隨意去旅行。往後的日子,他們一年會見三四次,足迹遍佈台灣、日本、越南、泰國、意大利等,長途機成為二人的交通工具。關於旅行,亞洲的目的地,多由她預先計劃好,預訂酒店,這是香港人的旅行模式。至於去意大利羅馬,原來他沒有預先計劃,駕車15小時到達目的地後,才找酒店景點,她很愕然,但只能說是外國人的旅行方式。情侶間的矛盾還是不時出現的,就說生日,他在她生日那天特地飛來香港,本來誠意可嘉,可是時差的關係,加上酒店房間陰暗,他攤睡了一整天,她側在旁邊餓了一整天,眼巴巴看着他的睡相過生日。有一次他生日,二人在台灣,也是因為睡眠的問題,她早上九時十時便起來了,她一邊做gym一邊等他起牀,一小時回來後他仍在睡夢中。她終於狠心拉他起來到Hello Kitty cafe,他一張黑臉怪她不體諒。

持續八年的遙距戀愛,不是沒有過危機。2008年,他想過來香港發展,但沒有事成,她當然失望。她的工作一直是recruitment consultant,那時遇上一個candinate,即使知道她有男友,還是很殷勤追求。她習慣要認識一個人一段時間才能談戀愛,這人太着急,她也不想做錯,馬上回絕。這個男子半年後竟然結婚了。2010年,他準備來港讀MBA,不巧酒店的會計帳目出了問題,要繳百萬稅,動用酒店資金,他只能留守。她猶豫過,這樣無了期的等待,對底有沒有將來?二人的感情轉趨平淡。但她沒有衝動分手,她知道每一次見面,感覺都會回來。在平常日子,她很忙碌,朝七晚七,專心工作,而每個長假期,和他相聚時,便專心戀愛。

「我是他在法國的女朋友」
既然他來香港不行,便輪到她考慮去法國。2012年,她還清學費貸款後,計劃儲錢,翌年4月出發。同時期,她哥哥在日本的生意想找她幫忙,她也婉拒了,媽媽知道後雖然不捨,但也不反對。同年9月,他父親逝世。11月他們去布吉,她突然覺得,似乎他付出的愛比她多,這麼多年來沒有好好照顧過他,也沒有盡女友本分。有一年她生日,他送了她一本書,裏面貼滿二人旅行的照片,寫滿密密麻麻的語句,她那時不懂他的心思,偏愛物質,還有點失望。如今,她才知道與手袋化妝品相比,這本書才是最好的禮物。

可是在2013年頭,她說她那段時間經常眼眉跳。一件事情發生了,令她的計劃延後。他那段時間只交代跟朋友去旅行,她卻聯絡不上他。到了2月,他還來香港陪她去結婚展。一個月之後,她翻查很久沒用的gmail,突然一封電郵的subject跳入眼簾,大意是「我是你男友在法國的女朋友」,信裏提及,他們已經在一起大半年,法國女子不知他有女友,但在離開這人之前,也要讓Bobo知道他們的關係,還刻意附上親密合照和生活短片。Bobo晴天霹靂,跑到家樓下大哭一場,然後回了法國女子的電郵,再發一個電郵給男友。Bobo自覺兩人之間的確存在問題,她怪自己以前沒有好好維持這一段關係,但她是愛他的,便讓他決定。

bobo_03

他們那天在普羅旺斯的住所,房子偌大,風景優美。

縱胸懷海量 小心別淹沒自己
到了4月,他仍和法國女子到New York旅行,理由是為了和那女子有個了斷,Bobo剛好要回鄉祭祖,不得不首肯。踏入6月,雖然他結束了和法國女子的關係,但的確對Bobo帶來打擊,信心的牆崩塌了一半。同時,她得悉政府推出一年法國工作假期,他替她辦在法國的住址證明申請簽證。輾轉來到9月,Bobo簽證申請成功,他開心得大哭起來,卻不斷追問她的計劃。10月他們到上海拍結婚照,對於幾個月前的衝擊,她漸漸平伏,但誰想到,風暴會再次襲來。在上海有一天早餐時間,他失蹤了一小時,然後她發現,一個女子加了她的facebook,女子的profile picture就是和她男友的親密共舞照。她回房間後暴怒,對他查問一切,他們在跳舞課裏認識,戀情剛剛萌芽。她理智上想分手,但捨不得,總覺得自己也有責任。她要他在這個旅程完結前給她一個回覆。

他仍舊選了她。Bobo的朋友勸她不要去法國了,但她不甘心,臨門一腳,分隔這麼多年終於可以團聚了,「你怎知道住在一起之後會不開心?」她還是試着接受。11月她正式展開了跟他一起的法國南部生活。崩毁的牆,需要時間從新建立,她住進他的酒店,他沒有再上跳舞課,電話電腦iPad的密碼都不怕她知道,大半年過去,同居生活跟結婚沒兩樣,他也循規蹈距。她的簽證在11月到期,在此之前,他們就要決定會否結婚。她說她還在復元階段,但知道若不克服,這段關係不會長久,她說服自己:「你不擔保下一個也不會逢場作興啊」。

「的確發生過很多問題,但我不怕路難行。」只能嘆,女人有時能胸懷海量,但也小心不要淹沒自己。

Love article 20_Bobo
(2014年7月27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)

法式談情背後

我說法國人的愛情專訪,其實不盡不實,因為有時受訪者只會說他們想你知道的、他們相信的事情,或者說,愛情本來就無從求證,無從預測。

有一對和和氣氣,看似天造地設,訪問後再和他們見過幾次面,還興高采烈一起打過羽毛球,卻在輾轉間知道,他再不能忍受她的無業,法國人重視個人獨立,二人面臨分手邊緣,細水長流的愛情原來已淌到盡頭。

另一個個案,來自香港的她,故事之前原來還有故事,過盡千帆,現在安定下來了,法國丈夫偶爾有狂蜂浪蝶,法國女人明刀明槍來奪愛,可幸港女也驍勇抗敵,只為捍衛得來不易的愛情。

與受訪者談過情之後,催生一種奇怪的感覺,大家本來是陌生人,卻一下子感覺熟悉起來。但兩小時,最多四五小時的傾談,可以多了解一個人的故事?前因說不完,後果看不清,只截取了那麼一小段情節。

在這些跟法國或多或少有點關係的人身上,看到一個共通點,就是他們忠於當下的感覺,敢愛敢恨,不管明天如何,何況明天本來就不由人去決定。

這些不是虛構的故事,是活生生發生在人身上的經歷,殘忍之處,是當你愈掘愈深,愈看愈投入之後,你會發現這與當時已是兩回事,當中有人受傷,有人忍耐,有人逃離。如同愛情,愛情沒騙你,只是你自己還看不透。

第一次有人提醒我,感情是流動的,隨着時間環境而改變。有些感情最終能順勢而流,有些感情在中途開了分支,而我只剛巧記錄了那一段波流。

20140312py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

跟法國人談戀愛(八):J與J的兩小無猜

970364_10151655540633341_1855591796_n

Joanna(左)初來巴黎,便認識這個日本女友,二人有多年的共同經歷,好友出嫁,她眼睛又紅了。

記得有一次我取笑Joanna,笑她和她老公說法文時,語氣像個小孩子。她聽了,轉頭問他是不是,Jérémy馬上點頭答「oui」(是),更見她笑容燦爛。這天和她做完訪問,Jérémy接我們去朋友家打邊爐,一路上經過喧鬧的市集,她輕輕打了他一下,他還手打她然後逃跑,二人在街上追逐,滿街盡是他們的笑聲,真像兩個大孩子。

Joanna和巴黎有緣,大學前幾乎每一年都會到訪巴黎一次,在港大修讀比較文學時,更來巴黎當半年交流生。畢業後,她在國際學校教書,然後在移民美國和到巴黎進修文學碩士之間選擇了後者。2008年她隻身到巴黎,這段時間,她剛和大學相識的美國男友分手,在異國的火車上,她總禁不住哭泣。後來她告訴自己,不能再這樣瘋狂下去了,於是,她去花神咖啡館(Café de Flore),出席那裏的英文哲學沙龍,也因此認識了一位老人。老人熱中辦文學沙龍、派對和日式茶會,讓不同國籍的人聚首一堂。他們熟絡起來,老人請她星期六到他在聖母院後的家去聚餐,也讓她幫忙洗碗收拾。

聚會來的都是較年長的沙龍座上客,直至一個晚上,一個青年走進來,他就是Jérémy。

屋子裏的兩個年輕人,自然而然待到一起。這時候的Jérémy,也剛和女友分手,由西南邊的沿海城市Nantes搬到巴黎,修讀Multimedia和Programming,人生路不熟,朋友說有個伯伯會煮飯請客,便勸他去認識新朋友。他在訪問這天早上,跟Joanna說:如果我告訴你我是做programming的,一開始沒有彈琴,你肯定不會和我去街了。Joanna笑着答:「不知道呢,不過的確印象很深刻。」她覺得他很善良,不做作,他在彈琴之前,便謙說自己彈來玩玩,不是彈得很好。一整夜醞釀着好感,他們坐在一起聊天到凌晨12時,他親暱地掃着她的背,旁邊的沙龍朋友還好奇他們認識了多久。

她第一次拜訪他的家,他開門前說:家裏很亂,你不要怕,因為我之前生病了。但她還是沒想到,他包鼻涕的「雲吞」丟滿屋,他天天吃牛角包,紙袋堆積一座山,碎屑滿地,只覺得他不懂照顧自己。第一次出外約會,他們約定去羅浮宮,博物館的年票星期三和五可免費帶朋友進館,她覺得那是替男生追女仔用的。她是羅浮宮的常客,但還是答應了他:「因為我喜歡那個人啊,沒理由告訴他我去過很多次,而且羅浮宮也百看不厭的。」約會在晚上7時,他有點生病睡午覺,卻錯把鬧鐘調到早上時間,害她等了半個多小時,還惱他第一次約會便遲到。他醒來後慌張得很,馬上買了酒、帶了Tarama魚子醬去找她陪罪,她消氣了,那是她第一次吃到Tarama,現在成了她很喜愛的食物。拍拖兩年,他們相處很融洽,她笑說,Jérémy總是被欺負的那一個,她自己是虎妻。一個人吵不了架,她生氣時會哭,他見她哭就不知所措。

hd142

Joanna和Jérémy的婚照,由好朋友拍攝,她重視朋友,要求拍攝裏有一半甚至大部分都是朋友的照片。

只想給他一個溫暖的家

「聽他小時候的故事,就想哭。」他小時候是孤獨兒童,他後父只給他吃最便宜最無益的食物,他自己躲起來彈琴、畫漫畫、寫programme。她很同情他,「想和他建築一個小家庭,給他溫暖。我不是那種很想結婚的人,但因為喜歡這個人,他是第一個讓我想到結婚,回家覺得很安全」。如今她成了他的貼身營養師,給他挑選有機有營養的食物,就算忙於工作,她仍然下廚。法國人的飲食習慣其實很簡單,並非天天大吃大喝,平日吃沙律喝熱湯,一星期大概只有兩三天吃到肉,只在聖誕或除夕等大時大節才煮法國大餐。

但在結婚前,Joanna還是有點懷疑他們的感情,Jérémy的前女友也是中國人,「不知他到底是喜歡中國人,還是喜歡我,很多法國人鍾情中國女仔,就像貓一樣,所有貓都是得意的,這個人是喜歡我還是喜歡貓?」他做了很多事情來證明,他是喜歡唯一的她,他會畫她的肖像,會解釋為何喜歡她,提出和她訂婚。她終於如釋重負,相信他是可以託付終身的人。

「結婚與物質無關」

2010年結婚,很多人叮囑他們要選個好日子,但他們卻偏偏選了911。他倆崇尚簡單,婚禮當日,她穿一條白色連身裙,他穿襯衫牛仔褲converse布鞋,在家樓下市集買兩歐元的木戒指當作婚戒,和朋友辦個小派對。「很多人說無錢結婚,但其實結婚與錢無關,與物質無關。」在他們身上,真正體現到,結婚是兩個人的事。他們12月去羅馬和佛羅倫斯度蜜月,可是她在第一個星期生大病,咳出血來,10年未試過那麼嚴重,可是聖誕期間沒醫生開業,Jérémy陪她等了7個小時急症。回來後朋友問她的honey moon過得如何:「How was the sex?」她答:「 No sex, I was so sick.」

hd198

他們在市政廳辦結婚手續,一切從簡,只要內心重視對方,根本毋須物質。

結婚3年,作為他的妻子,她很自覺,為丈夫安排30人的生日會、聯名寄聖誕卡給親友、節日在家裏辦派對。他也樂於配合,樂在其中。他們一起創作,他在她拍的照片上畫畫,送給朋友。他會買票陪她看話劇,而她則跟着他去聽concert。他從前很少看文學藝術書籍,如今看完厚厚一本香港歷史,倒考她港督的名字,她答不上便沾沾自喜。他學廣東話,只為學一種屬於她的語言,會說好食、好飽、埋單,最喜歡說:「你好靚。」用來逗妻子高興。

今年對他們而言是大年,2月份Jérémy的公公過世,在葬禮上蓋棺前,他婆婆最後一次親他公公的額頭,大家都哭了,她也哭了:「你結了婚就會很明白,你認定一個人,走了一條很長的路,他離開了會是怎樣。」這刻她又眼泛淚光。白事完了,又馬上有紅事,她的日本女友結婚,他們做證婚人,兩對伴侶共同經歷過許多,她在好友婚禮上又哭成淚人。

這兩個成熟大孩子,性格一凹一凸,她自認是躁底的人,而他卻很平和。相處日久,互相補足,朋友笑說他們現在的性格是混合了再平分,她更寬容了,而他也會直接表態。新一年,願他們時常快樂,身邊時常簇擁一堆好友。

happynewyr8

每逢除夕夜,他們都在家裏宴請好友,忙進忙出,大家說笑談天,場面好溫馨。

文 × 寶兒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oyee.me

圖 × 受訪者提供

編輯 胡可欣

(2014年1月5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)

PL050114_Print

跟法國人談戀愛(七):跟紅蘿蔔毛的愛情長跑

4

今年5月,Gabriel和昕,正式在巴黎市政府結婚,七年戀情進入新階段。

他們相識了十年,走在一起七年。那年他們在建築學院裏上課,他20歲,她23歲,年紀輕輕。回想當初,同窗幾年,昕從來沒想過這個大男孩會成為自己的丈夫。現在每天起牀,看到身邊人,她還是覺得挺幸福的,嘴角泛起淺淺笑意。「他不是最帥的人,不是最浪漫的人,但卻是最適合我的人。」這句話她說了幾遍,說得神情堅定。

昕雖然嬌小,聲音也嬌氣,但性格卻很豪邁,大笑起來哈哈哈毫不掩飾,也許這個生於中國東北、在青島長大,18歲便離開中國獨闖巴黎求學的女子,會歷練出這種剛強的氣質。來到巴黎已經15個年頭,她現職巴黎的建築公司,偶爾要到工地視察,日曬雨淋,和粗獷的法國漢子一同工作,爭一夕長短。

巴黎的建築系,不設於大學課程,而是獨立成一個學院,她畢業的那家學院只有四百個學生,一讀就是六七年,所以同學之間必然認識。在一個課堂裏面,兩個級別一起上課,所以會有不同年紀的學生,她算是比較遲進入建築學院的一個。2003年,她和班裏面一個男同學關係曖昧,關係才展開兩星期,已覺得並不適合,還是做回好朋友比較輕鬆,但她卻因為這個男同學,認識了Gabriel。

第一次認識,她覺得眼前的Gabriel年紀很輕,看起來只得16歲,又高又瘦,一頭又亂又長的紅髮,鮮紅得發亮,她心裏笑他那是紅蘿蔔毛。此後Gabriel把她當成傾訴對象,將自己和其他女生戀愛的事全告訴她,比如是他母親去世後,他跟爸爸去非洲旅行,認識了一個來自阿姆斯特丹的漂亮芭蕾舞舞蹈員,比他大8歲,二人因為異地戀面臨分手危機,他也毫不保留向她傾訴。她對他的情史一清二楚,直教她覺得這小子實在花心,又有點恃才自傲。

3

人生無常,他們走過街頭,發現這樣的景致,裏面有愛。

他盡訴情史情事 有點恃才自傲

他們建築學校裏有偌大的工作室,可容納一百人,每人一張大桌子。大家都要趕建築方案,時常一星期都獃在學校裏,一整夜畫圖做模型,周遭全是紙屑紙板,又髒又亂又臭,二人時常身處局促的空間伏案,漸漸變成相熟的朋友。每到星期五晚上,學校的咖啡館有happy hour,學生都會去喝酒減壓,待到凌晨,他們也結伴去暢飲。2005年,和昕有過曖昧的前男友碰見他們,跟她說:「Gabriel是個很好的人,如果你們在一塊的話會很好。」她聽前男友這麼一說,馬上反駁:「才不要呢,看他那個紅蘿蔔毛!」但她心裏的確覺得Gabriel這人蠻好,可是,沒有感覺啊。

也許因為情海翻波,知心朋友不多,Gabriel特別依賴昕,昕就讀那一班到伊斯坦堡考察,而Gabriel則在附近另一個城市考察,他竟然要求跟她一起去。課餘時間,他們到海峽觀光,一路上聊到沒話題時,他忽然拋出一句:「大海最好的地方,就是什麼也不會發生。」他才剛說完,一大群海豚便從海平線躍起,浪花四濺,濺碎了大海的沉默。他們面面相覷,Gabriel笑說:「怎麼我那麼蠢啊。」這時的昕已經覺得,學校裏的他,和作為一個朋友的他,不再一樣,他比她想像中來得純真。12月25日,聖誕日,他們同月同日生日,那晚他突然主動打電話給她,可是她不在巴黎沒有接電話,但她隱隱覺得二人的關係開始有點微妙變化。

愛情不一定要很激情地開始,可以是慢慢,慢慢地積累、沉澱而成。他們的關係一開始很不確定,她覺得他不是很理想的伴侶,他經常心不在焉,又與前任女友聯絡頻密。前女友還邀他去生日晚會,昕聽了很光火,說:「你不帶我去的話就不可以去!」可是出席後大家都很尷尬。在戀情剛開始的時候,兩人相處遇到問題,昕會等到忍無可忍的時候才爆發,讓他覺得莫名其妙,可是現在她學乖了,懂得即時表達不喜歡,他便會不做,或者轉個方式讓她理解。相處之道,就是要從不斷的錯誤中學習和修正。

「結婚是兩人的事 沒問題」

幸而一路上的風雨沒有影響他們的愛情,2008年昕住進Gabriel的寓所,他的父親住上層,他們住下層。他們雙雙畢業後,2010年,她帶他回中國,到青島和東北見過她所有的親人。Gabriel跟她說:「我很喜歡你,因為結婚是兩個人的事,現在我更加覺得沒問題。」只因他也喜歡她的國家文化,喜歡她的家人,見過家長後,更確定了,他還偷偷問准她的爸爸,他答應讓女兒嫁給一個法國人。

可是在2012年的農曆新年前,昕突然發噩夢驚醒,對家裏有不祥的預感,Gabriel馬上陪她買機票回中國。年初三,她家裏陽台突然起火,凌晨時分,他們收到遠從法國來的電話,Gabriel大病初癒的父親,突然離世。Gabriel是家裏最小的兒子,父親40歲才生下他,二人感情非常要好。他父親是個和藹的老人,他兩個姐姐眼睛都哭腫了,「但最痛苦的人不會是哭得最厲害的那個」,昕很了解Gabriel。她很自責,覺得假如他們那時在家,便可以早點搶救他父親。然而人生無常,他沒有怪她反而安慰她。喪父雖痛,但法國人卻可以理性處理逝者的身後事,才過了五六天,他們已經整理出父親的遺物,或丟掉或捐出,Gabriel自己重新修茸家居,避免死亡的陰霾影響生活,這是逝者也不願見到的。

從創傷中站起來不易,即使事隔一年多,他的心情還是會低落,他暫時減少工作,留在家中打理家務和煮飯。今年5月,她的法國居留快結束了,而且工作簽證不確定能否申請成功,於是二人順理成章結合。

兩個人的法則

走過十個年頭,他們已經有默契,有一套只屬於兩個人的法則,也有自己的圈子和空間,昕會出外和朋友見面,Gabriel會在晚上學中文、煮中菜,每星期有私人時間,亦有二人相聚的時間。他們也習慣在家裏和她一起工作,像讀書時代那樣,感覺有人在旁邊默默支持。她挺喜歡現在的生活模式。為了有自己的孩子,他三個月前開始戒煙,希望有一天,新生命會降臨到他們之中。

文 × 寶兒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oyee.me

圖 × 受訪者提供

編輯 顏澤蓉

(2013年12月22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)

PL221213_Pri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