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咬一口

留法那年,住在巴黎東邊近郊的小別墅,廚房裏那個坐地焗爐,有點古老,爐壁還附着不少斑駁的陳年舊漬。我就用它來烤手作披薩、焗藍芝士煙肉小捲心菜、反烤蘋果批、焗濃朱古力蛋糕……

法國的確影響了我很多,從視覺、味覺、想法,以至人生。轉眼回港快兩年,仍不時遇上很多和法國有關的人與事。所以,要感謝法國這個地方、所經歷過的,以及遇見過的人。

經歷在法生活,才體會到,所謂的法國菜,並不是一味奢華離地高不可攀。法國人那種熱情又莽撞、執著又有點散漫的家常料理,其實份外親切可愛。

於是,這本《法國咬一口──61道在家也能做的法式料理》,包括前菜、主菜、甜品,載着滿滿的法國情意結。其實在準備這本食譜的日子裏,除了要不停消化法文資料,還得用很家常土炮的方式,自己烹煮自己拍照。所以書裏的照片,都是煮出來的真實模樣。

而美味,最終還是要透過分享,才有意思。第一個要即場下廚的分享發布會,5月22日下午3時至4時半,在三聯書店的元朗文化生活薈JP Workshop舉行,可到三聯網站或致電2567 0238報名。希望你也來咬一口吃吃看。

20160511poyeempcolumn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6/5/11

香港 ‧ 十年

如果依照電影《十年》的時間計算,2015年開始算起,發生過最撼動的事是雨傘運動。

然後2016年原來已差不多到年中,短短半年不斷聽到報紙停刊、報館大批裁員、《明報》編採部靈魂人物執總姜生被辭退。十年才剛起始,事件早已密密湧現,在本土歷史上留下烙印,真的不敢想像往後還會發生什麼事。

時間在不知不覺間迅速溜走,北面陰影在不知不覺間愈趨靠近,我城的言論自由在不知不覺間被擠壓收窄,生活也不知不覺地每况愈下。也許香港的十年,會比電影裏的十年,走得更快,變得更厲害。這撲面而來的十年,風猛而雨烈。而十年再然後的十年,更不敢想像。

《十年》裏有一些預想,特別深刻,因為後來發現,這些情境其實現在已在國內浮現。本來同樣講廣東話的廣東,現在連幼稚園、中小學都以普通話授課。三四歲入學的小孩,在校學習時間多,普通話已琅琅上口。但回到家裏,言語轉不過來,小孩一頭霧水,完全不能用廣東話和家人溝通,最終連家人也要說普通話來遷就。於是這新一代孩子,即使都是廣東人,但無論一起玩耍嬉戲還是吵架,喊出的都是普通話。本來鏗鏘有力的廣東話,早已拋到九霄雲外。這只是其中一樁事,不敢想像,這將會是十年,或二三十年後的香港。

時移世易,肉身難以阻擋,這也是無力感的由來。可幸電影還是燃亮了一點,不管能不能做到,但該做的就得去做,總得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。

20160504poyeempcolumn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6/5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