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798開揚、寬闊、熱鬧、柳暗花明又一村,雖然商業化味道濃,但總算百花齊放。但我們不能把對798的期望放到廣州的紅磚廠藝術區身上,這不公平。每個地方,不能複製,但總有自己的風格與人文氣息。紅磚廠的建築分佈很整齊,就是四角見方的一個小區,少了隨意,但多了有趣的街道名字,炸魚街、冷庫街、解凍街、製凍街,你就知道紅磚廠的前世今生。
坐506號巴士,在員村四橫路下了車,轉右直走一,經過大大小小相當地道有趣的平民小店食店,偶爾見到可愛的混種狗在滾地沙。倘若到盡頭看到一條橫躺的紅臂牆,兩扇厚重的墨綠色鐵門,就知道紅磚廠的北門在此。
初時朋友看見那道還不知的北門,只道是人家的工廠車場,還未到還未到。於是拉著我在外面繞了半個大圈,竟走到了南門,始覺不妙,我們笨了。
南門
南門進去
北門
離開的時候我們就從北小門走到北門
那天是星期一,回來後細看網站,好些區號的店子都沒開,只看得見外牆。當然我們也知道來得並不合時,車間街的寥寥幾檔手作,倒也閒適自在,這裡看看,那裡摸摸。我買了女孩親手縫製的匙扣,計設體貼,麻繩繫著鎖匙,一拉就收進胖公仔的肚子裡,大小眼的模樣趣致,無無謂謂,但手工很精細,不能想像一個只賣18元,兩個才35塊,我當然傾囊支持。還有兩個女孩邊賣邊製小飾物,用心配襯,細細用鉗子扭好,隨心的創作,我也買了兩條手鏈,共31元,女孩竟自動減價只收我$30。別忘了一個男孩從國外淘回來的古董,式樣精細,特別是那些雕花匙子,可惜百多元我就捨不得了。
拐過手作小攤,豁然看見E區「中國原創瀏覽設計十年」展暨「中國原創瀏覽設計的未來」,在盜版充斥的年代,喜見還有眾同胞孜孜不倦堅持創作,把椅子用不同材質、色彩、形像重新展現,像中間無端扭反了的木板櫈、棉絮結實地捲成的粉紅色中式扶手椅子,還是有驚喜有新衝擊。
在F區的Design 360°流連最久,喜歡那用木搭建的天花漏出陽光,用木台擺賣,小木架上有些木製小物,在書牆上淘到妹尾河童的插畫本《窺視歐洲》,七十年代手繪二十二個歐洲國家的窗戶、酒店平面圖、車長衣飾,翻翻看內心就滿滿的。難怪Design 360°的感覺如此熟悉,原來在北京798陶瓷三街就有分店,還有一家同在廣州的海珠區江南大道中255號17號。Design 360°也出版受國人歡迎的設計品味雜誌,在香港也有分部。(http://www.design360.cn/)
表叔茶餐廳
車子早已沒了
精緻的咖啡店幾乎都在F區,所以剛在F7小店逛完,便看到女店長關了自家的門,走到前面去喝喝咖啡行行坐坐,煞是有趣。
那裡還有提供自行車自助遊的標語,總覺得只是幌子,單車早已沒了啦。後來竟真讓我看到伶仃一輛,馬上高高興興騎上去,騎不動,有鎖的,才發現那根本是人家的「私家車」!
只看紅磚廠的建築也是好的,初時以為叫紅磚廠,那必定是製造紅磚的吧,但見四圍是紅牆片瓦,就是得此名的原因。紅磚廠其實也不大,我們來回走了兩遍,嘗盡午後的色彩與光影,鮮艷的黃藍配,樹影斑駁。忽爾覺得連舊日的資本家在骨子裡也藏有美學因子,懂得鳥語花香,那不是富士康式的單調重複與致命,把人與建築當作死物,現代化是如此可悲。
由工廠變成藝術區並進駐其中,根本就是藝術家的夢,那些奇怪的空間讓人躍躍欲試要如何善加利用,這種互動性與獨特性,不是一塊一塊的死實切割。羨慕人家開闊的天空,偶爾看到夕陽落在低矮的屋頂,那顯得我們的火炭、石峽尾,甚至舊警察宿舍都是如此侷促,還有政府的協調不善,讓我們的藝術空間有着先天的局限。
紅磚廠藝術區平面圖
紅磚廠藝術區網址:
http://www.redtory.com.cn
(旅遊.廣州.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