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簪花仕女圖》中右二的仕女局部圖,可見她穿着朱紅色的抹胸長裙,上有團花,披搭淺色紗衫,再纏一條紫色帔子,紗衫完全透出她肩膊和胸前的肌膚。(網上圖片)
最近范冰冰主演的電視劇《武則天》熱播,最矚目的不是三億元人民幣的大製作,而是由武媚娘、到飾演楊淑妃的周海媚,以及一眾女演員衣領上的那塊「封胸布」。
早前電視劇在內地播放時,亦被指服裝暴露,鏡頭前的女演員全遭「截胸」,畫面變成大頭照。
有人批評現在的電視管制,遮遮掩掩,尺度還不如古代。
令人不禁好奇,到底在唐代,女性的衣着有多大膽?
請教曾任多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、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副館長許曉東博士,和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高級講師蕭錦華博士,終於證實,唐代的確是風氣開放、百花齊放的年代,女性的性感美態,早就艷光四射。

《簪花仕女圖》 唐 周昉,絹本設色 180×46cm(遼寧省博物館藏)
女子衣著暴露?
如果說電視劇《武則天》的服飾領子開得很低,那麼從這幅唐代《簪花仕女圖》,就能看出,當時唐代的女子,就已懂得穿著誘人的透視裝。仕女圖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,有研究指是唐代仕女圖的傳世孤本,應為著名畫家周昉所繪,博物館指唐代最早著錄此卷的是清代安岐《墨緣匯觀》。許曉東博士說,唐代女子的服裝樣式沿襲隋朝,但衣著款式更為開放,像仕女圖中,女子肩上披着的是薄紗,通透得可以看得見皮膚,而且襟前敞領,體態若隱若現,所以唐詩就有「粉胸半掩疑暗雪」、「胸前瑞雪燈斜照」等描寫。而在薄紗之下,是「抹胸」款式的裙子,設計像肚兜,相對於明代,領子緊封着脖子,而且用很厚的布料,如綢或緞來縫製,唐代的衣著明顯尺度更大。而唐代女子的長腰帶,可以隨風飄揚,明代女服也有帶子,但卻會用玉佩等繫着,不會飄動,這也令唐代的女子更為婀娜多姿。她解釋主要是因為唐代當時國力強大,社會很開放,國人的自信十足,擁抱及歡迎各種文化,令婦女的服飾也有所突破。
國力強社會開放 擁抱各種文化
同樣,蕭錦華博士亦認為,范冰冰在劇集裏的服飾,也「接近唐代宮人服飾形制,但較為華麗誇張。當時唐人受胡人文化風尚影響,所以衣著也較暴露。唐代婦女常穿的四季衣服包括上衣和下衣。上衣包括:衫、襦、袄、袍、半臂、帔子(披帛);下衣以裙為主。」原來在初唐時期,據蕭錦華博士提供西安文理學院的安彩鳳副教授研究,婦女曾穿羃羅,那是一種由頭罩至腳下的紗網,本來是中國西北胡人用來防風沙,後來變成了禮法。羃羅慢慢再演變成只遮蔽頭部的帷帽,再變成胡帽,女性的容顏也可以展示人前。相對過去的保守衣著,唐代服飾是一大蛻變,再看出自鄭仁泰墓的麟德元年陶俑,仕女身穿的衣服,領口開得很低,當時有詩句「漫步羅裙半露胸」,可見她們穿低胸裝也不足為奇。
體態豐滿為美?
單看《簪花仕女圖》,仕女的臉龐都很圓潤,胸部和身形也較為豐腴。而許曉東認為,其實在初唐時,人們對女性身形的肥或瘦沒有特別講究,漢代更以瘦為美,直至中唐時期,才追捧豐滿的體態美。蕭錦華博士亦提到有研究指出,唐人對女性的欣賞,由初唐的清瘦,演變至盛唐略顯臃腫的貴婦,追求曲線美,有些繪畫更是肉感十足。
髮型髮飾有幾多變?
現在看到的古裝《武則天》,原來少女武則天雙髻髮形,也是有歷史根據的。蕭博士特意拿出《唐代服飾資料選》來比對,在唐時期的《喀喇和卓古墓壁畫》中,少女梳的其中一種髮髻款式古稱為「練垂式」,看起來就跟范冰冰的雙髻十分近似,看起來十分俏麗。

少女武則天的雙髻髮型,跟《喀喇和卓古墓壁畫》中的少女「練垂式」髮髻也十分相似,可說是有歷史依據。(資料圖片、摘自楊志謙等編輯:《唐代服飾資料選》北京市:工藝美術研究所,1979年,79頁。)
《簪花仕女圖》中的六個女子,髮髻高聳,髮型多變,而且簪上大朵的牡丹、芍藥、荷花、繡球花等。女子頭上還有金色髮飾,許博士指那稱作「步搖」,用小金片做出形狀,再用金絲連起,綴在頭上,走路的時候,裝飾就會晃動,形態活潑而且閃閃生輝,白居易的《長恨歌》中也有「雲鬢花顏金步搖」。除了步搖之外,唐代女子還喜歡頭戴金梳子,一次過可以插上六七把,梳子在唐代以前,男女也會佩戴,在新石器時代,梳子更是地位的象徵,部落首領會頭戴玉梳等,寓意能與天地溝通,及至唐代,梳子就成為婦女獨有的髮飾。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去年曾辦《金曜風華:夢蝶軒藏中國古代金飾》,其中有一系列金頭飾和金髮簪,由人手錘製,再嵌上寶石琉璃,也是唐代貴族婦女會插於髮髻之上的裝飾,極之精緻。

2010年時,劉嘉玲在徐克的電影《狄仁傑之通天帝國》中扮演武則天。
倒八字眉真唔真?
二○一○年時,劉嘉玲在徐克的電影《狄仁傑之通天帝國》中扮演武則天,她的眉妝曾惹起一時熱話。據蕭博士說,他當時亦曾為電影提供歷史資料,而將劉嘉玲的眉妝和《簪花仕女圖》比較,可見同樣也畫上了石青黛倒八字形眉,在當時是極為時尚的貴族婦女打扮。《武則天》電視劇的妝容較為現代,但有時仍能看到女角額上畫上一點花紋,許博士指這稱為「花鈿」,婦女將紙片貼在臉上,一般有花形或火焰形等,以紅色為主,也是唐代妝容的特色之一。偶爾還能見到范冰冰的一些劇照,在她成為皇后之時,兩邊嘴角點上艷紅的兩點,稱為「靨鈿」,原來在敦煌壁畫中,也繪畫了在嘴角兩邊畫上或貼上靨鈿的女子容貌,甚至有各種精細的圖形。

敦煌壁畫中,女子在嘴角兩邊畫上或貼上「靨鈿」,是唐代流行一時的妝容。(摘自楊志謙等編輯:《唐代服飾資料選》北京市:工藝美術研究所,1979年,72頁。)
武媚如何變皇帝?
武則天在貞觀十一年被唐太宗李世民納入宮中之後,一直扶搖直上,因姿色艷美被賜號「武媚」,後世稱其為「武媚娘」。直至貞觀十七年,李治被立為太子,二人互生情愫,但為何最後她竟然成為篡權奪位的女皇帝,號令天下?在中大教授「唐宋之變革」課程的蕭博士,曾在學報發表《唐前期兩京畿內制建立考論》,他的研究指出,在唐高宗李治封武則天為皇后之後,一直深愛着她,並對她言聽計從,又順從她的政治野心,三番四次離開首都長安,東幸洛陽,更將洛陽逐步經營為陪都東都,又打擊反對她的李唐關隴勢力。最終,在李治駕崩後,武則天正式把東都取代長安改作神都,成功推翻李唐王朝建立武周王朝,再進一步擴大神都的大畿內體制,鞏固她的政權。

《武則天》被「封胸」前及後的服飾分別。(明報資料圖片)
後期「封胸」 需千萬?
有傳劇集經內地製作公司後期「封胸」,需花費千多萬。「封胸」這工序看起來十分繁複,到底是如何處理?有本港後期製作技術人員表示,要製造「封胸布」,技術人員會先在想遮蔽的部位四周,用電腦程式點出需要加上「布料」的地方,一塊布點上幾點,然後電腦會以定點追蹤的方式,跟着電視廣播PAL制式的一秒二十五格來運行,緊追劇中移動的人物,看起來便像加多一層布料,亦可加上一些布紋皺摺。有需要時,會再用人手執漏,但以這種古裝文戲來說,人物移動幅度不大,漏封的情况也應該不多。以難度估計,此屬普通後製技術,以2D方式、一台電腦已可處理,約一百集的製作費用需約五百萬港元,但如果以CG的3D方式製作,則價錢會更高。

文/ 李寶瑜;
圖/網上圖片、資料圖片、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、受訪者提供;編輯/何錦源
(2015年5月3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 > 通識導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