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如在家吃

【不如在家吃】
回港數個月,衣食住行,最在意的還是吃飯,在香港的住家飯當然最好吃。以前在澳門和珠海工作,都能自己煮飯帶飯,最多吃吃飯盒,那就不帶期望。始終工作繁忙,吃得營養吃得飽足,是首要條件。

但回到香港,出外見親朋好友吃飯的機會多了,才不禁想問,香港的餐廳到底怎麼了?

西餐貴無可厚非,日韓菜當然不會便宜,但連茶餐廳也升至六七十元一餐。特別是中式小菜,分量少用料馬虎,簡直貴得離譜。最食錢的是豆腐菜式,豆豉帶子蒸豆腐,盒裝豆腐切件一開二,連一小粒帶子也一開二,單薄地鋪在上面,二十多元原料就可以要價八九十元。一小碟香菇翠玉瓜燜豆腐,又何來索價八九十元?哦,原來加了花膠,但菜式上桌,花膠在哪裏呢?原來在一堆豆腐旁邊那透明一小塊,多麼名貴啊。

另一鍋,雜菜蝦米粉絲煲,娃娃菜拼起來還沒有一棵,菜心幾條,粉絲是最多的了,上面浮了幾粒蝦米,可憐得很。

另一次,有一道酥炸鳳尾蝦,碟身很大,但碟深位置只有一個碗那麼大,擠着六隻蝦,一百二十幾蚊,即是廿多元一隻。蝦大隻,是因為包了脆漿,外面沾了沙律醬調味,蝦味已經不太吃得到。

出街吃飯吃得人很氣餒,因為那個價錢,有三分一是在吃舖租吃磚頭,只有三分一或更少是放在食材上。喜歡逛街市的人,就知道很不值,寧願擠點時間,在家煮在家吃。在香港,餐餐出街食的話,還怎麼儲錢買磚頭啊。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女人心・高樓斜巷/(隔五日見報) 寶兒 2018/10/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