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出席一些小聚會,幾個舊雨新知,談社會談工作,話題說到一半,竟不約而同嘆口氣,接一句:「係咁㗎啦!」真是金句。
其中一人聽了暴跳如雷:「唔係咁喎,明明責任不在我,但要趕死線的又是我,這樣不公平啊!」氣氛有點僵,後來有人突然提起黃子華的棟篤笑,即場在YouTube上找到《越大鑊越快樂》的其中一節。
黃子華說,有一個「永恆的定律」,當遇到不幸、不開心時,小孩子會問為什麼為什麼,而我們大人,卻早已磨練出一個萬試萬靈的應對方法——「係咁㗎啦,好出奇呀?」街上有善心人賣旗:「叔叔,買支旗啦,孤兒沒錢讀書……」子華作個囂張語氣:「買來做什麼?係咁㗎啦!」然後人家可憐兮兮再說:「叔叔,孤兒連飯也沒得吃……」他亮出招牌欠揍表情,蹙蹙眉晃晃腦說:「好出奇呀?」惹得哄堂大笑。也諷刺得利落。
這句話如鬼魅附在人身上,不止在社會在職場,連在家裏,也如影隨形。老媽時常嘮叨老爸,湯料放太多了,炸東西的時候油亂濺,一大堆瑣碎事。我有時不以為意,也會飈出一句「佢係咁㗎啦」。老媽聽了先是一怔,然後無奈道:「唉,咁又係。」作為對一個難以忍受也難以改善的現象的最合理解釋。
「係咁㗎啦」是個懶惰的咒語,話一出口,便叫人停止思考,一切變得順理成章,逆來順受。還要加上「好出奇呀?」把提出問題的人變成最有問題的人。然而如黃子華所說,若不幸降臨到自己身上,受害者變成自己,事情就不只是「出奇」那麼簡單了。
我還是不甘相信,有些事情,應該還是可以「唔係咁㗎」,很多轉變,其實是由包拗頸開始的。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