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法國人談戀愛(一)﹕去法國搵荷蘭老公

B-first talk

T對H的第一印象並不好,在離開營地之後,H朋友車子死火,他卻還留在車裏,反倒是T一個女孩下車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忙。(受訪者提供)

法國和香港今年七月一日推出工作假期,名額二百個,十八至三十歲香港居民均可申請。計劃第一年,我也做了開荒牛,就從法國工作假期遇到的人開始,談談異國愛情。

在一個小型工作假期保險會裏認識T,她是個傳奇女子,性格強悍,說話時常咬牙切齒。其他人懊惱要如何在法國搵工,她卻告訴別人,她要去搵老公。今年五月,她和荷蘭男友H結婚,婚後卻仍分隔兩地,適逢法國工作假期推出,她趕緊逮住這個機會,取得一年法國簽證,到荷蘭搵老公。

嫁給荷蘭人,有人說她是上嫁,做少奶奶,然而她自己知道,無論生活在哪裏,都不容易,而她有權追求更適合自己的生活。

T是工作假期常客,二○○九年開始,先到澳洲工作假期兩年,二○一二年轉戰德國工作假期,前前後後遊歷四年多,她斬釘截鐵說:「我不喜歡香港。」她生於保守家庭,是家中獨女,「廿八歲還不准拍拖,家裏很窮,住公屋,攞綜援」。她自言在香港打工,最高薪酬只得八千,倒不如出去闖闖。加上她的心臟有毛病,二○○七年做手術植入起搏器後,醫生說她只有四年命,她把心一橫,決定用餘下時間環遊世界。這時家人極力反對,甚至沒收她的護照,出發限期最後一天,她與全家反目,搶回護照隨即出發。這一年,她和家人的關係冷淡。

T的旅遊格言是:「用最少錢玩最多東西」,她向朋友借宿、加入Couchsurfing(沙發客)免費住當地人的客廳、睡地板,甚至浴缸。邁進大千世界,T坦言豔遇甚豐,或許因為家裏的壓力愈大她反抗愈大,她對有紋身、穿環的男子情有獨鍾,但她自己很清楚「那些不叫愛情」。

在summer camp遇見「他」
直到去年開始德國工作假期,六月她參加了五天的Mont Royal Summer Camp,一大群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,走進森林露營交流。其間有不同樂隊j am歌演奏,「我討厭夾band玩音樂的人,他們太自我」,但她萬萬沒想到,未來的老公就在樂隊之中。Summer Camp結束當日,大家各散東西,然而答應載她順風車的人失約,她只好在深山裏大喊找援手,這時H出現,說他朋友的車子正好有座位。這是他們第一次對話。他後來告訴她,第一次在camp上遇見她,「不記得你的樣子,只留意到你的屁股」。

A-first met

在Summer Camp裏,H會和不同的音樂人夾band,但T從沒留意過他,直至camp的最後一天。(受訪者提供)

在車上,他們言談甚歡,他提議:「如果你找不到地方住,可以住我那裏一星期。」她以為他出於禮貌,也就拿了他的聯絡方法。接着她和一個英國青年下了車,玩hitchhiking(搭順風車)一直到阿姆斯特丹。那個星期,她繼續在荷蘭couchsurfing,然而遇人不淑,屋主擅自吃光她的食物,借故攆她走,她走投無路,便想起了他。

想不到他一口答應招待她,還來幫她拿行李。他是音樂人,只靠寫歌賣歌度日,小公寓的綠牆上掛上一列列結他,讓她當初有點驚訝。他不喜歡洗碗,但為歡迎客人,努力將三分二堆髒杯子洗好。第二天早晨,她起來替他洗完剩下的杯子,還偶爾煮飯給他吃。一星期就這樣過去,T離開前一天,他們道別,神推鬼擁,她親了他的嘴唇,他竟回應她說「I love u」,想她留下來。那夜,他們做了愛。而翌日她還要繼續她的旅程。幾個月後,他告訴T,他在貨車上已對她有感覺,自那天早上她清潔廚房,就覺得她是個好女孩。

C-couch surfing

H的小公寓裏掛滿各種款式的結他,對T來說絕對是趕客的裝飾。

從德國追到荷蘭
故事還沒有完,一夜情後,他不斷發短信給她,知道她會去比利時的Rock Werchter,馬上去會合她,又特意坐巴士到倫敦看她。他們終於成為旅伴。漫遊英國半個月,他們每天吵架、哭鬧,二人對金錢和生活的價值觀迥異,卻也在爭拗中加速了解對方。但那時他的積蓄快要用盡,他想T跟他回荷蘭,T回想:「不知道是因為英國太凍還是不想看他愁眉苦臉,我竟然跟他回去了。」

她有一天聽到他打電話給他媽媽說:「我愛上了一個中國女孩。」她很感動:「我整輩子從沒試過有人這樣珍惜我。」他們終於走在一起。他每星期帶她到父母家吃晚飯,把她介紹給親朋戚友,將她帶進他的生命裏。為了省錢和她去法國旅行,他還戒了煙酒。

十二月他們去摩洛哥,在滿佈繁星的沙漠夜,在一個男女共用的廁所裏,他向她求婚。當時她聽了,爽快回答:「Why not?」他覺得她太輕率,強調他是認真的,她想也不想便說:「Yeah,Ok!」在廁格裏幹大事的男人,成了他們的見證人。回荷蘭後,他為她佈置了他人生的第一棵聖誕樹。他還跟她學了一段廣東話,打電話給她香港的母親提親,他如今還能一字不漏背出來。今年三月,她帶他回港見家長,這是他第一次亞洲行。

AA制的夫婦生活
「即使你窮,你做低下的工作,你身在外國,還會受到尊重,別人還會和你講thank you,但在香港這裏肯定不是。」T嫁給荷蘭人,別人看在眼裏覺得她是上嫁,飛上枝頭,然而由拍拖至新婚,她和老公都是AA制,每星期大小金額計算分明,你想用我的東西,就要付錢。小數目如到麥當勞拿紙巾,也要平均分,連吃殼類海鮮也要排好吃完的殼子方便計數,甚至結婚戒指,她也堅持各自付款:「男人手大,物料都用多一點,貴一點,當然要自己付自己的,這才公平。」外人也許覺得這種婚姻太計較,但T說:「我覺得這是我們兩個人的浪漫。」

G-home made

F-new food

最後一着:見步行步
嫁到荷蘭,要取居留權,就要報考荷蘭文,但T自問語言天分不高,老公只叫她快點學荷蘭文,「我又不是他那麼容易學會一種語言,我不想隨便嘥錢」,故而遲遲未能和老公團聚。我問她:「一年工作假期完結之後,你們怎麼辦?」她瀟灑搖頭說:「不知道,我真的不知道。」到時先算,走得一步是一步,也許就是工作假期的人面對困難的最後一着。

文 × 寶兒 poyee.me
圖 × 受訪者提供
編輯 胡可欣
PL290913

(2013年9月29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)

下一篇:跟法國人談戀愛(二)﹕愛情,不要那麼容易放棄

巴黎地鐵探險

第一天搭地鐵。

腦裏響起過無數次別人的叮嚀:巴黎地鐵,好舊好髒好臭好危險。

就獨個兒站在地鐵入口,牆上那個路線圖,裂開的玻璃早已封塵,暗窄的入口,鐵閘烏黑,傳來陣陣羶味,像探險多於平常交通。安全起見,直接到詢問處買票,順便勉強說句法文問一下路線,可是職員冷冷地回答,拿來地圖指了兩下,請你回去自動售票機買票。

看車廂裏的人,表情從容,但無不是按着手袋的。網上有人說不要站近門邊,一關門容易被人搶手袋,於是往車廂裏鑽,又記起有人說,要小心碰撞你的人,或者連群結隊的人。我發現知道得愈多,恐懼愈深,整個人戰戰兢兢的,草木皆兵。

車停站,門不一定會自動打開,車快啓程的時候,有人從月台上衝過來拉門掣,門突然轟隆地開了,聲音有點嚇人。這人走進車廂,朝着一個男乘客急速喃唸一串咒語似的法語,男乘客臉有恐慌,車廂鴉雀無聲,然後這人卻靜靜地走到另一邊門,下車去了。

巴黎鐵路的錯綜複雜,當地人就算好心,其實也愛莫能助。吃力地找出轉車點,上樓梯,拐彎,下樓梯,再拐彎,本來以為已經找對月台,可是來了三班車,路線都不對,再看清指示,原來還有個箭嘴,又得再轉彎上一段樓梯,當真考智力、考方向感。

和朋友回程時還看到逃票表演,這裏有跟香港地鐵一樣的旋轉閘門,但前面再加一塊膠擋板,可是法國男人好身手,助跑幾步,雙手撐在閘門上一躍而起,順勢踢開膠擋板,完美降落,瀟灑離去。朋友笑說:「跳到咁高,像表演一樣,抵佢唔買飛。」

我覺得,真有趣哈。

20130925py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

上環咖啡精華遊

b_cr03

The Cupping Room的Cappuccino

b_cr01

The Cupping Room

香港人總是羨慕台灣咖啡香,其實想喝一杯好咖啡,不必特地到台灣,亦不必慕名到台式咖啡店排隊。

因為早在五六年前,已有本地咖啡先驅在上環蘇豪區開設小店,近半年更是遍地開花。

相對於外來連鎖咖啡品牌,本地人創立的咖啡店,除為客人調製有質素的咖啡飲品,更難能可貴的是,與客人分享一段段不能複製的味覺經歷。

本地的咖啡文化,應該由本地人打造,在上環這個金融中心、人氣沸騰的地段,就跟本地咖啡師來一趟咖啡精華遊。

都說上環街道氣味紛陳,既有海味、中藥、古玩店,同時亦商業氣息濃厚,金融機構、跨國企業林立,如今更飄來陣陣咖啡香。以蘇杭街(Jervois Street)為例,此街原名音譯「乍畏街」,取名自英國司令William Jervois,但因此地從前多售蘇州、杭州的布料絲綢,貨如輪轉,故稱「蘇杭街」。發展至六十年代,蘇杭街又成為香港數個交易所的重地,如今蘇杭街依舊華洋雜處,咖啡店Barista Jam躋身在舊式米行、雜貨店、凍肉店、裝修物料供應商之間,前半年一幢假日酒店開幕,再次為這條街道帶來新的文化衝擊。蘇杭街以南,便是皇后大道中,倔頭巷裏有新加入的Cupping Room,往前走到文咸東街交界,轉角就發現CoCo Espresso,小小咖啡店夾雜在玉器古玩商舖旁邊,面對大道的車來人往,是難得的歇腳地。再由皇后大道中轉上卑利街,走幾段斜路,與半山區堅道連接的一段不能通車,卻能讓Hazel & Hershey像樂園一樣隱藏於鬧市中。

精品咖啡 杯測鑑定

10多年前外國連鎖咖啡店進駐香港,咖啡文化自始醞釀,但香港人對咖啡的需求仍停留在實際層面,以提神為主,最近兩三年,精品咖啡的概念續漸流行,一部分人開始品味和鑑賞咖啡。向現職「柴灣人」咖啡店的本地咖啡師Daniel請教﹕「精品咖啡在香港市場還不算成熟,要靠業內的朋友推動,多做workshop。精品咖啡,不是由咖啡師鑑定,是由持牌杯測師做杯測(cupping),一造咖啡豆,若杯測結果超過80分,就是精品咖啡。」杯測師像品酒師一樣,對咖啡豆的香氣、甜度、酸度、餘韻等逐項評分。參考歐洲精品咖啡協會(SCAE)的定義﹕「精品咖啡是一種有精細品質的咖啡飲料,由消費者(根據某一市場和限定時間)判斷,擁有獨特的風味和特別的個性,比一般咖啡飲料優質。咖啡豆在一個理想地區內種植,達至最高水平,也包括烘焙、儲存、冲煮。」事實上,有優質咖啡豆,不代表就能泡出優質咖啡,Daniel說分數只是參考,因為還有運送、保存、烘焙、研磨、冲煮等會影響咖啡的品質,咖啡師便擔當很重要的角色,每一環都需一絲不苟。

帶路咖啡師 Daniel Chan 捍衛「真正咖啡」
www.facebook.com/chaiwanese

Dainel

現為「柴灣人」咖啡店的head barista,Daniel最初任職連鎖咖啡店,其後接觸不同類型的咖啡工作,如烘焙咖啡豆,甚至維修保養、安裝咖啡機,一步步走上咖啡師之路。Daniel說得溫文也堅定﹕「你對咖啡要有熱情,才能不斷追求這方面的知識,你要很care手上做的事情,很care客人的feedback。做咖啡也要虛心,不能將自己的一套放到別人身上,每個人喝咖啡的口味都不同,要懂得尊重。」他偶爾會請客人喝一杯自家手冲咖啡,或介紹新的咖啡工具,藉以打開話匣子。「咖啡最緊要是兩個字『分享』,不是我教你,而是將我有的經驗、知識分享給客人,甚至是自己的員工,我希望做一個平易近人的、並非高高在上的咖啡師。」

苦且酸的壞印象

對於抗拒咖啡的人,Daniel覺得因為「他們根本沒接觸過一杯真正好喝的咖啡」。市面上的咖啡質素參差,大眾對咖啡的印象是既苦且酸,只好加糖加奶掩蓋味道,於是他想方設法讓客人喝上第一口,由此創出凍檸啡(Ice lemon Press),「有很多不喝咖啡的人第一次喝,覺得很舒服很清新,原來齋啡的味道可以這樣好」,他用一種富果香味和近似茶底的單品咖啡豆,配合Aeropress方式冲泡,加進檸檬,提升咖啡的味道,讓更多人接受。品嘗咖啡可靠直覺,「喝下去舒服,覺得想再喝第二啖的,便是一杯好咖啡」。咖啡讓Daniel得到更多機會,朋友邀請他替新咖啡店做顧問,他當然出手襄助,幫忙扶持咖啡愛好者。(「柴灣人」咖啡店正進行裝修,約10月重開)

(a)Barista Jam 咖啡做鄰居
www.baristajam.com.hk

本地咖啡師Daniel說香港的咖啡圈很細,果然一進Barista Jam便碰見另一咖啡師,二人坐在櫃枱前的高木櫈上娓娓而談,這樣的佈置亦方便客人與咖啡機後的店主談天說地。Barista Jam2010年在蘇杭街開業,地下一張長方枱,方便客人交流,樓上簡單一排長枱,背後的showroom整齊不張揚,角落有一台白色的炒豆機,用作自家烘焙單品豆。店主William很低調﹕「我們就是neighborhood的形式,很隨意,不會指定你應該喝什麼,而要知道你喜歡喝什麼,才推介給你。」

(b)The Cupping Room 發掘味道
www.facebook.com/CuppingRoomHK

Cupping Room的三個合夥人,家寶、阿Dawn和阿柏,囊括了2012年香港咖啡大師賽的冠亞季軍,主理人家寶更同時是2011年的亞軍。Cupping Room本店在赤柱,阿Dawn加盟後,這個月正式在上環開設分店,阿Dawn說﹕「香港的咖啡文化很弱,要多些人知道,文化才會發展得好,與其分開,不如團結起來。」三人集中火力,希望香港能與國外成熟的咖啡文化接軌。

b_cr02

Cupping Room店面開揚,幾排寬闊的長木餐桌,家寶着意為客人提供健康食物和brunch,讓客人在店內放慢腳步享受生活,享受咖啡。Cupping Room銳意發掘不同的味道層次,由食物到咖啡,每星期轉換口味,簡單一碗西蘭花湯,也可以有豐富口感,先喝一口澆上橄欖油的西蘭花濃湯,拌勻水煮蛋後是另一種香濃滋味,偶爾還吃到碗底香脆的煙肉碎,最後撕一點酸麵包(sourdough)沾着吃,味道層出不窮。他們據季節轉換咖啡豆,採用Counter Culture Coffee世界手冲咖啡冠軍所烘焙的咖啡豆,樂於向客人講解咖啡的產地、品種、處理和烘焙如何影響咖啡的風味。

b_cr04

(c)CoCo Espresso 咖啡也是藝術
www.cocobarista.com

2007年在皇后大道中屹立至今,今年重新裝修,店外的長木成為標誌,店主Johnson將espresso bar站立咖啡文化帶到香港,由兼賣澳洲式食物到專注賣咖啡,他寧願做7個企位4個座位,也不願15個人坐着吃飯,「點解我哋香港唔得?」經營7年,熟客排隊光顧,幾乎不用落單便可直接取咖啡,只因店員熟知每個客人的口味。

c_ce01

CoCo Espresso店內一套手冲咖啡壺甚為亮眼,濾杯竟然來自日本的有田燒,多孔陶瓷技術造出微細氣孔,冲泡咖啡毋須濾紙,可淨化食水也可當作茶隔,滴漏而下的咖啡更順滑。至於線條優美的銅線咖啡座,原來是Johnson的設計,「其實咖啡也是藝術,複雜的飲品,用簡單設計的工具去冲煮,就是最好」。

c_ce04

Johnson開業前到澳洲取經,發現當地的打奶技術良好,於是回港邊做邊學,「咖啡和牛奶要平衡,混合之後變成另一種味道,很舒服很香」。牛奶的溫度不能過熱,超過70℃會失去糖分,變得水汪汪。澳洲風格的Latte用上玻璃杯,有1cm左右的奶泡,而Flat White則用瓷杯,泡沫少於1cm,因為杯也會影響口感,玻璃杯較薄,更能喝到Latte的牛奶香味。現時澳洲更流行小小杯的Piccolo,冲煮時留下ristretto(比espresso更濃)前段部分,奶減少一半,口感和味道更醇厚,咖啡因和奶都較少,便可多喝幾杯。

c_ce03

(d)Hazel & Hershey 咖啡能選擇
www.hershey.hk

Hazel & Hershey門面裝修像咖啡流下來的cream,配上一塊綠草地,感覺清新。一進門可見一列色彩繽粉的咖啡用具,桌面還用咖啡豆麻包袋做裝飾,員工在細心挑選未烘焙的咖啡豆,長吧枱前的店主Birdie在客人面前冲煮咖啡。
d_hh01

Birdie最初經營咖啡產品買賣,主動在材質、顏色、產品來源上開拓更多選擇。客人每每來到總是想喝一杯咖啡,於是2012年底開設此店,卻發現咖啡豆質素不穩定,索性透過直接交易(direct trade),向咖啡莊園購買生豆自己做杯測、自己炒豆。Birdie本身亦是SCAE的trainer,店子也會提供咖啡證書課程。

他說﹕「咖啡豆其實是水果來的,沒有所謂獨特的味道。」全世界在變,技術一路進步,中美洲或南美洲特定的味道已漸隱退,精品咖啡對農民來說變成高增值行業。「千萬不要將『精品咖啡』神化,最後它還是一杯咖啡,只有你喜歡和不喜歡,而且和價錢沒關係。」

文、圖 寶兒

編輯 方曉盈
PW220913_Screen

(2013年9月22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WorkShop)

給老媽留個口信

換了智能電話之後,一直慣用WhatsApp,前陣子終於安裝了WeChat,和內地的聯繫一下子接通了,也省去了一筆長途電話費。

夜裏,老媽就借用我或妹妹的WeChat,和內地親友聊個興高采烈,或者詳問婆婆的病況,滔滔不絕。我和內地幾個表姐的感情好,以往從鄉下返港,一過深圳河,大家就音信不通。如今天涯若比鄰,她們是在吃大餐還是教訓搗蛋的兒子,都知道得一清二楚。

我的法國工作假期臨行在即,她們不忘在WeChat裏問:「你去法國了,你妹住大學宿舍,你和你媽要怎樣聯絡?」一言驚醒夢中人,馬上跑去買了個便宜版的智能電話。

老媽對電子產品一竅不通,以前的老爺電話,上上下下的按鍵傻傻分不清楚,還要隨身帶着一本手抄電話簿、一副老花眼鏡。如今她捧着手上這台薄薄的電話,笑咪咪,熒幕上的文字放大了150%,所有按鍵變得直觀,圖像一看便懂,我們還索性把電話功能設定至最簡單,減少她的忙亂。

玩着新玩具,老媽加入了低頭族,看到會動的公仔,就哈哈哈笑上半天,一段口信,嘮嘮叨叨錄1分鐘,愛不釋手。與她內地的姊妹相比,老媽倒成了最時髦的一個。但她最關心的還是,連婆婆的病情也可現場直播,最近婆婆病情好轉,終於可以由病牀上起來,坐一會兒輪椅,老表團的群組馬上鬧哄哄的,還有人大喊:「奇蹟啊!」

聽到口信,就像人在身邊,不曾離開過。今天星期三,我想我已經在旅途上整整折騰了二十幾小時了,抵埗巴黎後,最希望第一時間給老媽留個口信,報平安。

20130918py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

GPS製造更多路癡

去法國之前,和密友吃farewell飯,晚上由柴灣到上水,找一家身處橫街窄巷的法式小咖啡館。自問喜歡認路,但想不到這句「GPS拯救路癡的同時,也在製造路癡」,竟然會應驗到我身上。

那天我電話的電力只餘下20%,和密友約在咖啡館等,她傳來地址和地圖,我只瞄了一眼,心想下車再研究還不遲,到粉嶺站突然熒幕一黑,電話完全失去知覺。當下想,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電話亭,又或許可以借個電話,可是我連密友的電話號碼也忘了。

在未用智能手機之前,去一個地方,我還會在家裏先找路線,記住街名。如今記憶裏只有剛才看過一眼的地圖的簡單線條,街名全無印象,何況是咖啡店的地址了,我不熟上水,胡亂摸路鐵定要迷路。

隨即想起便利店可以充電,原來卻要限時收費,而且充電方法不適合我的手機型號。店員靈機一觸,附近商場好像有充電插頭。

就如一個飢渴的人拚命尋找水源,氣吁喘喘,千山萬水,終於在隱蔽一角,找到那條美杜莎的蛇髮。站在這陰暗一角,忽然覺得,我真的變成了石頭,動彈不得,手上連着的一條線,像打點滴。那刻才知道,從來不是我擁有了電話,是電話擁有了我,我必須供養它,保護它,依賴它,只有它才能引領我走上正確的道路,像邪教。

經過這一役,我買了一個「尿袋」,隨身攜帶,那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病人了。最近有研究指出,用多了GPS,我們腦海中的「意識地圖」會退化,削弱空間感和記憶力,但我們又不得不沉溺下去。

聽說花都的流動網絡不及香港發達,不容易隨時隨地上網,還好,這樣可以好好看街道看風景。

20130911py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

法國工作假期(一)-申請程序

法國工作假期,從2010年底開始,等了幾年,只聞樓梯響。到今年5月,終於有消息了,法國和香港正式簽定協議,7月1日生效,18-30歲香港居民均可申請,名額200個。(http://www.info.gov.hk/gia/general/201305/06/P201305060494.htm

上法國領事館的網頁查找,第一年推行,單單申請手續,已經繁瑣得令人卻步,指示簡陋不清晰,電話不易接通,領事館職員不回應,求助無門。不過只要有心,其實沒什麼不能克服的,奮鬥掙扎了兩個月,終於過了關。如今整理一下申請程序,暫且將手續分五個步驟:

第一步﹣網上預約面試時間

http://www.consulfrance-hongkong.org/Visa-online-appointment-system
不用緊張,此面試其實只是到領事館提交資料,因應自己所需準備時間預約便可,要不然也可再修改預約。

第二步﹣準備資料

把這12項Documents required列印出來,將已準備好的刪去,便一清二楚。交表時,也依這次序疊好,文件要求就是「簡潔準確」。(以下謫自法國領事館網址:http://www.consulfrance-hongkong.org/Working-holiday-from-1-July-2013

Working holiday (from 1 July 2013) - Consulat général de France à Hong Kong et Macao

(1) 2 color ID photographs, passport size with white background (35x45mm)
﹣注意相片背景色和尺寸。我直接把這2張證件相貼在2份表格上。

(2) Valid HKSAR 1 copy of the identity page
﹣影印特區護照和身份證。多印幾份作不時之需。

(3) 1 copy of last 3 bank statements or bankbook of Hong Kong
﹣影印最近3個月的銀行月結單或紅簿仔,用紅簿仔的記得連同名字那頁一併影印。

(4) 2 long-stay visa application forms duly completed and signed (available to download or at the Consulate General)
﹣一式兩份申請表,不確定的欄目劃去便可,「22. Employer」這項我寫resigned。

(5) 1 original cover letter detailing project and motivation
﹣理由書是最重要的部分,最好用書信形式寫,字數不限,英文法文皆可(不懂法文也可申請),最後在信底下簽名。我用爛法文寫,然後找法文老師過目改錯,還加了幾張我煮法國菜的相片,希望看起來不那麼悶。(其實這是顯示申請者的誠意,但不用天花龍鳳,提一下如何文化交流,去哪裏遊覽,找哪些工作就差不多了。多提旅遊是好事,他們也怕你搶當地人飯碗呢。

(6) 1 copy of resume
﹣我也是用英文寫。

(7) 1 copy of airline ticket or confirmed booking
(8) 1 copy of airline return ticket or confirmed booking, or statement of commitment to preserve the amount required to purchase the return ticket
﹣找旅行社或網上機票免費印一張itinerary便可。至於回程機票,也可以在影印銀行statement上標明一筆金額會作此用途。聽說星加坡航空飛巴黎最便宜,連稅三千多。

(9) 1 copy of medical certificate of less than 1 month
﹣影印最近1個月的醫療證明,沒有指定是什麼證明,可做簡單的身體檢查,也有人請家庭醫生免費寫一張健康證明。

(10) 1 copy of liability insurance
(11) 1 copy of medical insurance (hospitalization, pregnancy, disability and repatriation)
﹣可參考市面上的工作假期保險,以我所知:Starr / Care Concept / AIG / 豐隆,(不包括「pregnancy」)都獲批,價錢HK$4,000-4,500左右。

Documents required in a 2nd phase:
(12)1 copy of certificate of no criminal conviction in Hong Kong
﹣無犯罪紀錄證明書。
面試當天,職員會印一張nominative letter,帶這封信,連同無犯罪紀錄證明書申請表、身份證、護照到「灣仔軍器廠街1號 警察總部 警政大樓14樓」的辦事處辦手續。手續費不設現金付款,可先預備八達通$185(現在好像加至$205了?)。
(可於一天前致電2396 5351自動電話預約。申請表下載:http://www.police.gov.hk/ppp_tc/11_useful_info/cert_no_crime.html#local

第三步﹣面試

帶齊資料,依時間到「金鐘夏愨道18號 海富中心第二座26樓」交表,預備信用卡或現金HK$1018.5(EUR$100,留意可能已作調整,記得多備散紙)。

(領事館裏只有兩個櫃位,通常是一位香港人加一位法國人,工作假期簽證通常是那個香港女人處理,她的態度嘛,最好有點心理準備。)

第四步﹣等電話

Processing time4 to 6 weeks.
真的,我7月9日交表,8月6日便收到領事館電話通知。(如果資料有缺漏,領事館亦會致電來提示你補交。)

第五步﹣取簽證,等出發

跟電話指示,在星期一至五9-12am到領事館交passport,再約時間取回簽證便可。

我會在9月17日晚上出發!

祝大家好運,bon chance!法國見!

內地孩子開學日

香港孩子9月2日開學,原來內地讀寄宿學校的孩子,9月1日星期天正午,就要提早結束悠長暑假,到學校報到。

內地表姐的女兒,讀初中二年級,跟我玩得投契,開學前一夜,邀我到她家作客。晚飯後她興致勃勃,開小型大食會,張羅零食雪糕款客。饗宴過後我們攤倒在沙發上,這時廚房卻傳來鏗鏗鏘鏘的聲音,赫然發現她一人在洗碗、包垃圾,她媽媽還悠閒地坐在我們旁邊玩手機。

後來她進進出出為我準備浴巾、牙刷、沐浴露,站在浴室門前認真地想:「嗯,你還欠什麼呢……」安排妥貼,儼如屋裏的小女主人。

還不止如此,用過浴室,她馬上來擦乾淨洗手盆、地板,我都看得有點不好意思了,問她:「是學校教的嗎?」她憨憨地答:「是媽媽要求的,不過在學校也要搞衛生。」在學校還得自己手洗衣服,連膠桶的款式也要統一,不能標奇立異用盆子。

翌晨起來,父母上班了,她自己準備早餐,開火煲涼茶,本來煲兩包,想着有客人便煲三包,再盛一瓶回學校。她趕時間,我這麻煩住客卻用不好他們家的蹲廁,正收拾殘局,她竟搶前說:「不要緊,我來沖一下就可以。」等她爸爸從公司駕車來接人,她已把行李整整齊齊擱在大門,被子枕頭紮好。

送她上車,頓然發現,她不再是孩子。自小學開始讀寄宿學校,聽說小小人兒沒怎麼不快樂過,不挑吃不挑穿,轉眼出落一個懂得照顧別人的獨立女孩。

路經另一家中學,孩子們雖都有父母開車接送,但無不是自己扛着被鋪進學校的。這些孩子,讓人慚愧又驚歎。

20130904py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