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張守住本土文化

Screen Shot 2015-07-29 at 3.10.15 am
書展過後,有傳媒揭發,大量書本雜誌像垃圾一樣,被遺棄於展場,無人問津。
人潮散去,與書展開首當天人潮湧湧、眾人排隊搶閘相比,顯得分外蕭條。
有說今年書展,參展商逾五百八十個,是歷屆之冠,入場人次超過百萬。
書展期間,卻不時傳出使人尷尬的報道,家長豪花數千至數萬元搶購教材練習、受爭議的兒童寫真、書本割價至一百元「任執」等。
好好地一樁文化盛事,少談文藝,卻是這些二三事甚囂塵上。
加上在科技發展之下,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方式迎來了大改變,無論是出版業還是紙本媒體,都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。
時代巨輪轉動,在風雨喧鬧之中,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卻說了好幾次「唔使擔心」。或許時代與文化,就如他所說,總有興衰。
任時代怎麼走,他仍堅信要守住,做自己該做之事,繼續以紙張捍衛香港的本土文化。

真正買好書的人 買你認為好的書
第二十六屆香港書展上周結束,提及香港的書展文化,一向敢言的彭志銘道出一句:「不知所謂。」他面書上載了些短片,書展裏竟然有人賣啤酒、一百元書「任執」,家長捧不完還可以叫兒子來一起捧,真是光怪陸離。面對這樣的對手,彭志銘由書展第一天至最後一天,都堅持書本八折,賣不完寧願拿走,斷不割價。「我有一個信念,我要人來買你鍾意的好書,而不是買你不知道是什麼的便宜書。」彭志銘的次文化堂,有兩個理念,一是做香港人的出版社,二是敢言。剛過去的書展他更強調要「文化救港」。他回想在書展前,除了籌備陳雲的《城邦主權論》、容若的《簡化字尋根揭底》等,似乎還欠了點什麼。於是他親身上陣,通宵兩個月,上午回出版社工作,下班後回家伏案寫作,假日足不出戶,嘔心瀝血撰成《老師怕問字》。

「人肉字典」肯查書做筆記
「現在的人,中文理解能力不行。」他說,有人不明白書名「老師怕問字」何解,其實是老師怕(被)問字,人們對古文的言簡意賅失去概念。自他在二○○六年出版了解讀古漢字的《正字正確》後,就當上了友儕間的「人肉字典」,但他在書中寫道:「我唔係特別識字,同埋比人叻!我只不過比人勤力,肯查書做筆記,及好問找答案而已!」的確,他的出版社本身就是一個堆滿書的書迷宮。他拿出一大疊A4紙和學生習字本,翻開來看,原來是他平日的筆記,上面寫滿密密麻麻的詞語。他將這些平常人不懂讀,或不懂用,又或懂得用卻不知來源的詞語,收入其中,再加以分類。他喜歡收集香港和台灣舊版字典辭典,然後互相比對,再用有趣的寫法鋪陳出來,讓人一讀便記得。以「紈絝子弟」為例,意指富家子弟,有邊讀邊的話就成了「丸跨子弟」,但他在書裏提到,其實「紈絝」的正音非常易記,就讀作「炫富」。又如「囹圄鋃鐺」,「囹圄」像圍牆,令人聯想起入獄,「鋃鐺」就是鐵鏈相撞的聲音。還有「桎梏人生」,原來「桎」是鎖腳刑具、「梏」是鎖手刑具,還配上圖片加深印象。彭志銘在書展時,就翻開來跟在場的讀者講書,引起大家興趣,實行快樂學習。

Screen Shot 2015-07-29 at 3.10.43 am

彭志銘撰寫《老師怕問字》的筆記和手稿,他在車上想到新詞語,也會馬上記下來。

無錢賺一樣要搞
提起書展,他就搖頭嘆息:「書展是香港最大型的文化盛事,無理由搞成咁,是重量不重質,每年都說入場人次要破一百萬大關,這是沒有意義的。」彭志銘記得有書展搞手曾埋怨:「書展都無錢賺,我都唔係好想搞。」他質疑,以一百萬人次入場計算,入場費連同攤位租金,估計僅一星期已可得四千萬,應比婚紗展、美食節等的收入更可觀,但貿發局卻沒有將整盤數公開。他狠批:「由一班無文化的人去搞文化活動,一定死嘅。仲要由市儈的人去搞文化,一定死。」彭志銘認為:「一個都市的文化定位,在於書展。即等如新聞自由,就在於我們有多少份報紙。即使書展無錢賺,一樣要搞。」他自己的出版社也如是,他笑言這次寫《老師怕問字》是「一命養全家」,憑着對出版市場的觸覺,他可估計書的暢銷程度。也許有些書不一定能大賣,但他仍堅持再三出版,因為書的內容有其價值。像他出版鄭政恆的一系列書評《讀書有時》,「香港因而留下了一批很好的書評」。他出版的一些書籍,作者立場可以南轅北轍,有些暢銷,也有些銷情不理想,巧妙的是,有時是甲作者的銷量收入,拉上補下,就救了乙作者的銷量收入。

書本價值 難以取代
最近有紙媒裁員、停刊,出版業似乎岌岌可危,問彭志銘有何對策?他卻堅定地說﹕「我唔發展電子媒介,我守住自己的印刷事業。」除了因為電子媒介需投放很多資源外,他對兩種媒介有這樣的理解:「人們看電子網絡,其實會較粗疏,較不嚴謹。」「無人會在電腦上看兩三萬字,都是看一些短文,不深究事件,只為消閒。而且電腦一壞,就全沒有了。加上電子閱讀習慣,屏幕發光會影響眼睛,還引致手指、頸椎等身體問題,又令人無耐性。」也許書本和電子媒介各有優劣,但他認為﹕「書本的價值,不在於information(資訊),手機可提供information,但書是knowledge(知識)。」他指發光的屏幕,容易令人過目即忘,也難以融匯貫通。所以他還是享受,把書本平攤開來慢讀的方式,「要吸收知識,就要先有悠閒的心態。」一九八八年以前,彭志銘從事電影業,提及話劇、舞台劇,當年電影一出,也有人認為前兩者會被淘汰,後來再有電視出現,電影似乎亦受衝擊。到了現在,是各有捧場客,甚至看電視的人同樣會看電影。所以,他選擇守住他的出版業。

「普教中」影響新一代中文水平
他也可說是粵語文化的最早推手,所出版的《廣東俗語正字考》、《香港潮語話齋》、《小狗懶擦鞋》等著作,為人熟悉,二○一四年出版的《香港粵語頂硬上》,更獲香港書獎。連他的評論文章和散文,也同樣撐粵語,整篇寫成口語,用「嘅」、「㗎」等,不避俗語「頂硬上」。他指粵語傳承自華夏文化,單是孔子流傳了二千多年的《論語》:「學而時習之」以廣東話讀來,鏗鏘有力;用普通話一讀,卻是佶屈聱牙,足以證明粵語是一種文化瑰寶。粵語受打壓,全球粵語人口以千萬計,但卻只得一小撮人來撐,他忍不住要「鬧爆」。而自推出「普教中」,亦影響了新一代人的中文水平,彭志銘批評這是愚民政策。孩子在學校用普通話學中文,回家卻是用廣東話,以至番茄、西紅柿傻傻分不清楚,「篤魚蛋」變成「刺魚肉丸子」,令人哭笑不得。他指香港的教育是「求學求分數」,課程輕視歷史,學生考試過後,知識水過鴨背,那就是愚民政策。

Screen Shot 2015-07-29 at 3.11.12 am

有些好書,未曝光已退回
對現今香港書市的生態和困局,彭志銘深有體會。「為何我年年鬧書展,仍年年參加?因為這牽涉到整個香港的書市,都被中資機構壟斷。」什麼意思?「當市場由他們壟斷時,他們『回書』很快。意思是,我們出版社供書給發行,發行發書給書店。書不好賣,書店就回給發行,發行再退回給我們。如果書的勢頭好,大家都高興。但有些書,需要靠口碑或者慢熱,不可能一兩星期便暢銷。讀者還未揭便已被書店攝上書架,只見書脊,這一批書不差的,但新書出版三個月後上架,五個月便要退回給你。」「不少新書因此被退回,但這些書仍是新的,我只能在書展擺出來。就算書展幾乞我憎,幾無文化品味,幾差都好,這是唯一途徑,能將這批書重新曝光。」彭志銘說,這樣的操作模式,令詩集、文藝作品首當其衝,形成一個惡性循還,只能靠樓上書店銷售。

所有出版社被焗住擺書展
再者,這更衍生出另一問題。因為書展能令新書曝光大賣,有些書在書店一年只能賣二三百本,但在書展可賣得過千本。加上出版商在場內直接收現金,又可以較高折扣賣出書本,所多掙的百分之十幾二十,當作繳付攤位租金也是好的。於是,「所有出版社都被焗住去書展擺檔」,同時趕在書展推出新鮮滾熱辣的書。問題由此而來,除了七月書展,香港一整年都少見新書,導致行業萎縮。全香港的印刷廠就在書展前一星期,開機通頂印書,行內的印刷師傅、美術設計等都難以為生。彭志銘回想八十年代入行,當年一般時間都有新書,書展時最多再出版五六本,書市生態較平衡。但現在「一旺淡三墟」,人們在書展一次過買新書,之後幾個月便市道冷清。出版愈趨艱難,但彭志銘說:「要專注做自己該做的事」,繼續做香港人的出版社。

將書展交給民間舉辦
在七月十五日周三書展開幕前一天,發生了小插曲。一直以來,記者可在書展開幕前自行發掘題材,今年大會卻不准記者自由採訪,必須先跟隊遊走一次,彭志銘批評:「內地參展才會這樣,現在連書展也採訪『大陸化』。」舉辦書展是為了鼓勵市民閱讀,但他說書展無甚宣傳,也沒有學生優惠,又不將講座錄影供人重溫。那要如何辦好書展?他簡潔一句﹕「交給民間舉辦就可以。」

不過,自去年雨傘運動後,冒起了一大群年輕知識型讀者,他們開始深究歷史文化,書展時還常去他的檔攤「打卡」。他正色道﹕「有這批讀者出現,這個政府應該要小心。」

Untitiled

文/ 李寶瑜
圖/ 李澤彤
編輯/ 蔡曉彤
(2015年7月26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 > 生活達人)

今年擠書展

書展剛過去,今年因為有特別身分,可以走點捷徑,所以少了排隊之苦。對於香港書展的人潮,總是有種很複雜的感覺,到底是該可喜,還是該對書展漸趨向消費娛樂而擔憂?

今年,因為首本拙作也參與其中,才深深體會到,文字何價?由書價、數量、印刷成本、作者版稅,再加上書展大割價,種種加起來,就會知道出版是怎麼回事。有前輩告訴我,在內地,一本也是談「出走」的書,可賣上十萬本,而香港……難怪不少作者都藉着書展大吐苦水。

一本書,需要作者、編輯、設計師、出版社之間協調。這樣一個團隊,不知通了多少個頂,把書修改了多少遍。然後,這些人的靈魂和心血,彷彿就赤條條地堆疊在讀者面前。

除了出版,還有紙媒,最近是陸續聽到停刊、裁員的消息。我們無可否認,時代在變化。科技讓時間轉得飛快,閱讀生態也早已改變,現在人們垂頭讀的,是屏幕裏的文字或圖片。

但我知道,我們還需要一點停下來沉澱的時間,就如我做餅底、焗瑪德蓮蛋糕,做好了麵團麵糊,其實還是需要時間讓它發酵,急不得。這是煮食教我的事。

也有朋友提到科技日新月異的危機,就如我們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人在用磁碟(floppy)了,也不知道當年還有什麼資料遺落在這些磁碟裏。而磁碟、光碟、USB手指、External hard disk,若機件失靈,所有資料將會消失殆盡。報紙、書本、照片,雖說也會發黃變霉,但至少還有一點痕迹留下。

我想《出走,走進法國人家廚房》也是紀錄,其實是想在吃喝以外,加添一點情感和文化。謝謝親自來支持的你們。關於書本和文字,我希望我們能繼續相信。

20150722poyeempcolumn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5/7/22

野餐.泡泡會 Pique-nique!

fbcover_picnic0830_02

野餐.泡泡會 Pique-nique!
日期:2015年8月30日(星期日)
時間:下午3時至6時
地點:佐敦谷公園(觀塘新清水灣道71號)

參加請按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941247815934939/

我們來野餐吧!
好懷念在法國的草地上野餐,和一大群朋友隨便聊聊天、吃吃東西、讀讀書,擔天望地都可以。於是想,那不如在香港也辦一個,讓大家一起來玩吧。
到時候我會準備幾種法式小食、一些飲品、一張枱布。歡迎大家也帶一些食物或飲品過來,什麼都可以啊!環保起見,請自備可再用餐具,也可帶備你自己的枱布。
(請分享給你的朋友吧!)

✭ 詢眾要求,還有「泡泡會」,大家可以來玩吹泡泡
✭ 如果大家買了《出走,走進法國人家廚房》,可以帶來簽名、拍照
✭ 我可以帶一點我的新書來給想買書的朋友呢

也歡迎你帶你的朋友來啊!

【出走,相遇】書展7月19日

【出走,相遇】書展7月19日那個星期日,我會在下午4時至6時逛逛書展~如果當天在那裏「偶然」遇上~我們可以聊聊天,說不定你會收到神秘驚喜呢~

「新書發佈會」籌備中!

IMG_2512a
------
《出走,走進法國人家廚房》書展新書
作者:寶兒(文、攝)
出版社: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:2015年7月
分類:飲食文化/食譜
頁數:224(23cm x 17cm)
ISBN:9789888265398
購買方法:
於書展(2015年7月15至21日)花千樹攤位1A-D02。另外各大書店已有發售。

第一本.旅行 × 煮食書《出走,走進法國人家廚房》正式出版

poyee_first book

旅行 × 煮食
那一年,我出走法國工作假期,經歷過法國的春夏秋冬、節日派對婚宴,所遇到的人和事,發展成一個奇妙旅程。走進法國當地人家的廚房,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各種充滿情味的料理,原來可以同時滿足心靈和肚子。法國啊,讓我們一起出發吧!

旅行

  • 法國工作假期一年奇妙旅程(16個故事)(有些故事還不曾在blog和facebook上分享過呢!)
  • 有些浪漫、有些苦澀、有些歡笑,也有些哀愁
  • 記錄了很多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法式生活習慣
  • 親自拍攝法國沿途美麗風光

煮食

  • 法國人除了芝士、紅酒、鵝肝,還有什麼?
  • 在法國跟當地人學到的17道獨家食譜
  • 詳細做法+親手拍攝烹調過程和菜式

contents

content example01 content example02

content example03 content example04

港台著名作家推薦:
小思、馬家輝、綠騎士、歐陽應霽、安東尼。

從寶兒的巧緻文字中,我讀出她:經歷一種活鮮的異國生活,體驗一種舉足輕重的溫柔,吃出一種溫暖而甜美的味道。果然超越煮食與旅行本身的意義了。

小思

裡面,有吃有喝有熱有冷有思有想,更有她的既近又遠的法國甜夢;裡面,有她,一位不甘長年被困在報社的香港女子。而我暗暗相信,總有一天,她會再度離開報社,再去尋夢。世界真的很大,真的應該再去走走。

馬家輝

一年間,將自身或是別人的經歷,通過小故事與食譜,收進此書中,是一個很別緻的組合。頁間透著佳餚的色香味,也泌滿一段段人間的歡樂哀愁。是另類的「出得廳堂、入得廚房」。

綠騎士

年青就是任性,任性就是本錢。沒有什麼放不下,因此一切也就看得開。寶兒出走,出走到一個大家好像似曾相識的法國——但其實每一個個體的觀感體驗,都是獨一無二的。尤其導引寶兒一路探索前行的,是菜市場裡的廚房中的餐桌上的人際間的法國味道,那就更加溫柔細膩,飽滿豐盛,高潮迭起——一年過後,流動饗宴並未結束,夜正年青,來日方長——

歐陽應霽

書裡不僅可以看到一位異鄉遊子面對嶄新世界的新鮮,一位留法學子解決生活上的各種難題,更可以透過她敞開的心去一窺法國人家的生活,看她如何在廚房和餐桌上與法國人分享法國食物的味道。人生每一段歷程都有其意義,就像她說的:「尋找的目的,就在於尋找,就看尋找會帶給我人生什麼驚喜。」我相信這本書讀者看到最後,也會很想像寶兒一樣出去尋找驚喜。

台灣人氣部落客 安東尼

 

那天,我懶洋洋地倚在巴黎郊區別墅房間裏的床上,跟書裏寫過的其中一位法國朋友G閒聊,我問:「你的夢想是什麼?」他卻反問我:「你的呢?」於是我想了想,有點彆扭地答:「其實,這夢想我從小到大都放在心裏。我想,寫一本屬於我自己的書。要實現這個夢想可能會好難好難,但至少在我死之前,要寫一本自己的書。」
想不到,這個夢想,在我大半年後回到香港,便提早實現了(希望不是因為我會早死吧 :P)。原來,只要願意努力、堅持和面對挑戰,人生真的是充滿驚喜的。那麼,我想我的下一個夢想,就是寫一本更好的書!

寶兒
2015年7月2日

 

whole_cover06e_900

《出走,走進法國人家廚房》
作者:寶兒
出版社: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:2015年6月
分類:生活百科 > 烹飪 > 各國菜式
ISBN:9789888265398

購買方法:
書展(2015年7月15至21日)花千樹攤位1A-D02,及商務等各大門市有售。
(那個周末我一定會忍不住偷偷巡視業務的,哈哈,希望能碰見你啊!)

密切期待,接下來公布的新書發佈活動!(當然是關於旅行和煮食的啊!)

有一件事

【有一件事】我從法國回來之後,就憋了大半年,憋得好辛苦啊!到了今天,終於可以說出來了!

「手作文字」在2011年10月3日開始第一篇,至今原來已經快4年了,雖然後來更新速度總是很慢,但還是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支持。

接下來,再晚一點 我要把事情公佈啦,你們猜得到是什麼嘛? 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