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擠書展

書展剛過去,今年因為有特別身分,可以走點捷徑,所以少了排隊之苦。對於香港書展的人潮,總是有種很複雜的感覺,到底是該可喜,還是該對書展漸趨向消費娛樂而擔憂?

今年,因為首本拙作也參與其中,才深深體會到,文字何價?由書價、數量、印刷成本、作者版稅,再加上書展大割價,種種加起來,就會知道出版是怎麼回事。有前輩告訴我,在內地,一本也是談「出走」的書,可賣上十萬本,而香港……難怪不少作者都藉着書展大吐苦水。

一本書,需要作者、編輯、設計師、出版社之間協調。這樣一個團隊,不知通了多少個頂,把書修改了多少遍。然後,這些人的靈魂和心血,彷彿就赤條條地堆疊在讀者面前。

除了出版,還有紙媒,最近是陸續聽到停刊、裁員的消息。我們無可否認,時代在變化。科技讓時間轉得飛快,閱讀生態也早已改變,現在人們垂頭讀的,是屏幕裏的文字或圖片。

但我知道,我們還需要一點停下來沉澱的時間,就如我做餅底、焗瑪德蓮蛋糕,做好了麵團麵糊,其實還是需要時間讓它發酵,急不得。這是煮食教我的事。

也有朋友提到科技日新月異的危機,就如我們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人在用磁碟(floppy)了,也不知道當年還有什麼資料遺落在這些磁碟裏。而磁碟、光碟、USB手指、External hard disk,若機件失靈,所有資料將會消失殆盡。報紙、書本、照片,雖說也會發黃變霉,但至少還有一點痕迹留下。

我想《出走,走進法國人家廚房》也是紀錄,其實是想在吃喝以外,加添一點情感和文化。謝謝親自來支持的你們。關於書本和文字,我希望我們能繼續相信。

20150722poyeempcolumn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5/7/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