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山好水好新鮮

在台北夜市流連忘返,捷運都停駛了,只好打的回去。車上和健談的司機大佬閒聊,談到我們將會去花蓮,想不到司機冷笑一聲,丟下一句:「花蓮嘛,就是好山、好水、好無聊!」搞得一整車笑聲,後來才知道,此言非虛。

第一天到埗花蓮,休養生息,先不攀山涉水,跟民宿主人打探了美食地圖,就出發了。先試了一家做「扁食」的老店,真的只賣一碗碗「扁食」,吃起來像是皮更薄的餛飩,有種很老實的鄉土風味。店子斜對面,有一家鐵皮搭的小店,人龍已排到後巷,想不到是賣蚵仔煎和蛤蜊湯。

我暗忖,蚵仔煎和蛤蜊湯,可以好吃到哪裏去?後來在排隊的時候才恍然,店家在大平鍋上,一次煎成近十塊蚵仔煎,手法又快又純熟,火喉掌握得極好。我本來對蚵仔煎不大感興趣,因為不喜木薯漿的滑溜口感,但他們家的卻是煎得外層香脆,內裏的蚵仔是肥肥嫩嫩的,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而蛤蜊湯,最是令人感動。每一個殼裏都躺着飽滿的蛤蜊肉,還能隱約看到肉裏的一小包鮮湯,一口咬下,鮮甜在嘴裏爆開,再呷一口清澄的湯,有淡淡的酒香、清爽的鮮,實在叫人回味良久。其實在排隊時,就看到煮湯的婦人,聚精會神地把剛開口的蛤蜊逐顆逐顆盛起來,讓每一顆蛤蜊都保持鮮嫩。還有用上極新鮮的材料,簡單調味,就能引出食材最精彩的原味。

以他們家的出品,由1973年開業至今,如果是在台北,或許早就可以飛黃騰達了吧。但在他們眼裏,看不見野心勃勃,倒有一份樸實自在。

花蓮的夜市,與台北相比也實在太小規模,在第一天尚未看到好山好水,就已領教到好無聊。但這種無聊,對當地人而言,或許比城市人更為快樂。

20151028poyeempcolumn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5/10/28

吃的是租金

這回遊台灣,相約了台北的朋友,又在花蓮剛好和兩個來自上海的旅友一起出遊。在閒聊間,卻不約而同聽到他們說,已經沒什麼興趣到香港旅行了。一是因為人太多,二是因為,香港越來越沒有特色了。聽得人抹一把汗。

若不是台北的朋友帶路,一般遊客很難會找到受當地人熱捧的食店。這次去了一家新開的咖啡店,朋友雀躍推介,還親自點了飲品和甜品,一杯青檸綠茶、法式綠茶紅莓撻、酸忌廉慕絲蘋果批、法式多士。坐在偌大的店子裏,每呷一口、每吃一口,都充滿驚喜。

青檸綠茶是老闆自己研發的,檸檬酸味和綠茶配合起來很是清爽。綠茶紅莓撻鋪上滿滿濃郁的深綠色綠茶醬,紅莓和果醬都是自己熬煮,鬆脆批底也是自家製。酸忌廉慕絲帶點酸甜,焦糖蘋果有微微的檸檬香,批底吃得出加了杏仁粉。法式多士最讓人驚豔,這道簡單甜點一點不簡單,多士的內裏比一般所製的更軟滑,應該花了不少時間去浸泡牛奶蛋汁,上面的半顆糖煮梨、一球忌廉芝士,都由老闆一絲不苟地製作。最讓人信服的是,三杯飲品、三道甜點,不超過一千元台幣,才港幣二百多元。剛吃完已經讓人想念。

聽說老闆曾在英國學師,在這個人人都能輕易取得烹飪頭銜的年代,要親自品嘗,才能真正吃到烹調師的功力。終於明白,為何台灣的吸引力仍然不減,這個吃的天堂,從紮實的食材用料、細膩的味道層次,以至價錢,都不是現在的香港能企及的了。

可悲的是,香港的食店幾乎只餘下連鎖店,餐廳都在掙扎經營。我們付錢吃飯,吃的大部分是租金,食店為了控制成本,用料和烹調方法都只能將貨就價。慢慢,整個城市的飲食魅力也在減退。雖然台北的租金也在上漲,但相比我城,至少人們還有嘗試和創新的空間。偏偏嘗試和創新,就是影響一個城市的未來的重要因素。

20151021poyeempcolumn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5/10/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