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飢腸轆轆,掀開杯麵,冒出來一個比見鬼更恐怖的畫面,杯裏的麵,足足少了一半。
本來想尋點夜裏平常的安慰,像小時候偷吃杯麵,三分鐘準時掀開杯麵的紙蓋子,香噴噴,滾燙的味精湯幾乎要溢出來,一口接一口,呷點湯,麵像永遠吃不完。這已是久遠的事了,但我肯定那不是因為人大了,杯麵顯得渺小,而是杯麵的確偷工減料。唉,都怪通脹。
在外面用餐,不是加價,便是餸菜減半,有時候,是兩種坎坷一併端上來。而味道,已不是那回事了。梁文道懷疑其實那只是懷舊,「我們太過容易陷入美化過去的浪漫情緒」。但我想,當下這種情緒是真實的,無論進哪一家店子,都會發現從前沉迷的味道正逐漸消退。
面書傳言,筲箕灣天悅廣場裏的吉之家結業了。在一個人影疏落的商場裏,一間不起眼的日式家庭小店,盛載了許多年的味道回憶,網絡上盡是唏噓。我尤記得它的涼拌大豆芽菜,還有滑蛋豬扒,豐盛味美,那是日式餐飲還未當道的日子,或者說零用錢未負擔得起時,我初中時代嗜吃的料理。難怪前陣子時常想起,也許是味蕾呼喚迴光返照,可惜,一切都來得太遲了。
何時開始,每天都要擔驚受怕,怕喜歡的小店與味道會一去不返。
一間間存藏感情的店舖,取而代之的是金飾店、名店、貸款公司,貴客止步,還有連鎖餐廳,沙田的食店跟元朗的觀塘的灣仔的,一模一樣,我們變得更沒有選擇。
美其名為發展,舊不去新不來,偏偏這樣的發展,與我們期望的生活,脫了軌。袋裏的錢左手來右手去,一大撮人的生活被發展,而另一小撮人的荷包被發福。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