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人的待遇

踱步巴黎,在還沒把相機拿出來之前,我是一個打扮寒酸的路人,普通得就算走遍大街小巷,也沒有人會瞟來一角眼光,儘管我好歹是個黃皮膚的異國女子。

而當我從袋子裏掏出一台單眼硬鐵,沉甸甸地掛在脖子上,隨處駐足拍攝時,人們才突然驚見我這個隱形人。攝影就有這樣的能耐。逛逛蔬果市集,兩旁賣菜的大哥大叔,無不興奮地喊「photo、photo」,在檔子窄小的空間裏手舞足蹈,幾乎想把我拉到他們的檔子前拍個痛快。還有個鬍子大叔,湊近來要看照片,你把屏幕給他看,他便一臉滿足:「真好看。」當然是說他自己賣的水果。

不是第一次發現,因為相機,得以和陌生人打開話閘子,他們第一句常問:你學攝影的嗎?或你是攝影師嗎?在你搖頭解釋的當兒,話題就展開了,聊得興高采烈,大叔還熱情邀你走進他的菜攤,切半個新鮮蘋果請你吃,笑逐顏開地說下回再見。

但鏡頭其實是一種現代武器,像一隻偷窺的眼、一口槍,在人們不為意的一剎,攝進鏡頭,將別人的私隱據為己有。每次舉機,總是有點掙扎,我該馬上拍下人們不自覺的瞬間,還是先詢問,再拍攝。如今漸漸發現,巴黎人大都樂於接觸鏡頭,只要他們信任你,鏡頭裏的他們將更顯自在。當然也有被拒絕的時刻,這便得尊重。

有多少人拍照後由相機傳到電腦,再由電腦傳進移動硬碟,從此不見天日。有多少人是咔嚓一聲,匆匆截取圖像後,心裏就覺得踏實,轉頭便走。但攝影只是一道橋樑,直至你和當地人聊聊天,或拿起物件看一下觸摸一下,那才是真有感覺的旅行,往後拍出來的照片就會顯現那些。

20131211py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