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日晚上在酒吧,巴黎窈窕女子盯着她身旁的不羈男性朋友,但這次不是談情,轉而談法國人同樣感興趣的政治,她責怪他為何不去投票。
她瞪大眼睛不可置信說,法國國民陣線反移民、反歐盟,這個極右派組織竟然擁着近25%得票率,在法國的人瘋了。聽說這天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後,酒吧附近的街頭馬上有示威。翌日電視播放新聞,諷刺地配上原爆、地震、給人打了一記又大又響亮的耳光的畫面,在法國這個移民人口眾多的國家,種族問題更顯激烈了。
從這裏土生土長的華人和黑人朋友口中聽到,歧視問題還是鑽在骨子裏,在學業上,老師會對你要求更高;有阿拉伯裔求職,連面試機會也沒有。第一次聽他們說,只要有工作安排,不管只是簽約半年,抑或交通時間來回四小時,都不會太揀擇,就算工作不順心,也不敢隨便辭職。既因為經濟不景,亦因為你不是自己人,儘管你嘴裏說的已是道地語言。
他們的困境,對於挺挑剔的香港人來說,最初不易明白,相較之下我城工作機會還算多,可以人揀工,我們遇上中港矛盾還多於種族問題。
外來者,在法國的日子,不易過。中午經過商場與住處的通道,總有一群深膚色的年輕男子聚集,貌似失業,游手好閒,偶爾有人追來問你借火。而像我們這種工作假期的「外勞」,只能跟中國老闆打交道。
法國人這一記耳光,在家門前打得好響。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