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l Larsson與宜家傢俬

巴黎的宜家傢俬,除了佔地較廣,跟香港的分別其實不大。不過歐洲的生活空間較為寬裕,要在實用以外加添美好,始終比地小人多的香港來得輕易。走進法國人的家庭,不論是由旋轉木梯走上七樓的木板小樓,或是諾曼第地區的度假小屋,也會看得見宜家傢俬式的生活情趣。

這幾個月在巴黎小皇宮(Petit Palais),有Carl Larsson的專題展覽,從他的插畫以及水彩畫,初次看到宜家傢俬所參考的北歐家居風格的原形,瑞典人對家居的要求,事實上源自對家庭的用心。

十九世紀瑞典出生的Carl Larsson,擅畫水彩插畫,亦是室內設計師,年輕時期到過巴黎習畫,但在他搬到巴黎東南以郊的Grez-sur-Loing,遇上妻子Karin以後,才真正創作出顯赫一時的作品。及後他們一家搬回瑞典的Sundborn,裝飾家居,長長地氈、柔和牆紙、青綠盆栽、赤紅櫥櫃,溫馨的佈置和親人互動成了Larsson的著名題材。

聞說他有八個孩子,他甚至連木匠的孩子、編輯的孩子也畫進去,對小女孩的幼細髮絲繪畫入微。他筆下的孩子們總是白白胖胖笑意盈盈的,圍在餐桌前,在睡房裏拆聖誕禮物,騎在畫家爸爸的肩膊上撤嬌。若沒有愛孩子的心,畫不出這樣的暖意。他也畫他的妻,畫她的側臉,她的手,她裙子的皺褶。看《銀樺樹下的早餐》,一家人在樹底下用餐,還勾畫他對大自然的喜愛。一帖帖充滿歡樂的畫面,使得他的畫冊一出,便深受歡迎。

以後逛宜家,學了人家的形相,也別忘了學神韻。

20140423py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

cosy-corner-1894(1)

最近我電腦的桌布,就用上他的畫。

跟法國人談戀愛(十四):你打算 什麼時候走?

IMG_4645

有一天,他帶我到Strasbourg——他讀大學的城市。經過一間教堂,他問我想不想到它的頂層,我說好啊。然後我們便走超過一百級的樓梯,到達頂層。(圖片說明 × Eva)

她說她最近睡不着覺,太多煩惱。兩個人睡在一起,只要身邊的人有壓力,另一人也會睡得不穩。她才剛大學畢業,人生路途,卻因為愛上一個人而有十萬八千里的轉變。她說跟他相識的過程很兒戲,地域讓他們別離重逢又別離,至今兩年,二人卻愈走愈認真,她去年底申請法國工作假期,只為爭取更多和他相處的時間,怎料他在今年九月,又要到美國工作一年。遙距戀愛無期,何時才能到達目的地?

2012年,正值Eva大學二年級暑假,她和幾個女孩子,替城市大學的國際會議做student helper,接待世界各地的數學學者。她們空閒時,便愛開玩笑,對人評頭品足,她看見他總是笑說:「哈利波特來了!」他叫Laurent,女孩子們喚他樂康。樂康在巴黎修讀應用數學之後去美國,PHD畢業後,受聘於中文大學,當兩年研究助理,也是會議參加者之一。會議最後一天,學校邀請嘉賓吃飯,Eva的老闆要替她做媒,竟打電話給樂康:「這裏有個人很想你來。」他果真來了,一頓飯裏,Eva便和另一個女孩坐他身旁聊天,女孩主動跟他要電話,Eva也順道交換了。那時他對幾個女孩子的態度相差無幾,那個女孩去了泰國旅行少了聯絡,讓他和Eva的感情漸漸發展。他後來說,那個女孩好像很容易會忘記一個人,而他想要的,其實是一個長情的人。

他想要一個長情的人

Eva始終不敢和他單獨見面,她帶朋友跟他一起去酒吧。那夜他執起她的手,裝模作樣說:「你的掌紋告訴我,你應該有一個外國男朋友。」她拍拖經驗淺,不知如何反應。他單刀直入:「如果你想有的話,我們可以現在開始。」她不敢,才相識一個月,見面兩三次,她覺得外國人很花心。他還戲說過:「如果我是穆斯林就好了,可以有三個老婆。」她覺得外國人太輕易讚美別人,他覺得她漂亮,她問他你是否覺得其他女孩也很漂亮呢?她覺得在他眼中,自己不是獨特的。

她生日那天,他們相約去澳門,他遲到害她在碼頭等了一小時,他一句生日快樂也沒說。她生氣極了,心想以後再也不找這個人,但他馬上補回船票錢,又替她拿行李,似是賠罪。翌日,她收到他的短訊:「I miss you.」他是個不擅說話的人,這是他從來不會講的話。但她告訴他,她還在生氣。他卻說:「我覺得陪着你才是最重要的,生日快樂沒必要說。」然後約她到理工大學吃飯,他牽她的手,二人便走在一起了。本來她還在猶豫這段關係,他始終要走的,但她朋友勸說,先拍拖,再算吧。

「最感動非言語 是他的行動」

「對他的印象,是一路一路發掘出來的,直至現在,最感動的不是他的言語,而是他的行動。」樂康在法國近德國邊境的Strasbourg出生,郊區長大,出身寒微,十八歲離家,靠自己努力鑽研學術。她第一次帶他回家,她家住屋邨,父母不識英文,但他卻不嫌棄,還欣賞她父母的勤懇。他和相戀十一年的前女友分手,還未放得下,只覺愛情脆弱,一兩年後,遇上現在的她,他自覺「我不會再像以前的我了」,不想要認真的關係,不敢再投入更多。她沒有安全感,但只能諒解:「除了給他時間,也做不了什麼,而且他沒有很花心,比我重要的就是工作。」

遙距離戀愛提早開始

才開始不到三四個月,十二月Eva便要到荷蘭當交換生,遙距離戀愛提早開始,想不到也是感情逐漸深厚之時。他來送機,邀請她到巴黎參加他的數學頒獎典禮。當天還是二月十四日情人節,她獨個兒坐了十多小時歐洲巴士,他凌晨五時來接她,二人重聚,度過了重要的日子。另一次,她跟他回Strasbourg見父母,他媽媽看見她,歡喜得搓着她的臉,還把他們的照片用A4紙打印出來。

去年七月回港前,Eva想獨遊北歐挑戰自己,七月十四才回港,他七月中便要回法國參加Summer Camp,他怪她只顧自己,她解釋這是她的心願,他最後延遲至八月才回法國。他離開後的日子,讓她很煎熬,她人在香港剛畢業,兩地相思,又不知找長工或短工。他時常人間蒸發,工作忙碌加上時差,而他又是個不擅交代的人,不像她那般緊張,三日聯絡不上是平常事。她在荷蘭的時候已經憂慮,不知可以如何走下去,恰巧法國工作假期推出,「好像走到某一點,就會有一條路展開來」。

IMG_4521

第二次從荷蘭到法國探樂康和他的父母,我提議打邊爐。要食一頓港式的邊爐,又怎能缺少筷子呢?但在他們家附近沒有中國超市,唯一找到的是在一間家品店裏的兒童教學筷子。那一晚,我們四個大人便用這四對小朋友筷子打邊爐吃晚飯。(圖片說明 × Eva)

奮不顧身找他 他沒呵護備至

他不想她申請Working Holiday,想她先來兩個月當作旅遊。但她早已奮不顧身,一意孤行來到南法的尼斯。兩年來的不穩定,十幾天十幾天斷續的相處時間,現在才真正踏實下來。「我來這裏一個月流的眼淚,相等於香港流兩三年了。」雖然她母親很放心,覺得樂康很有禮貌,很踏實,但她來了,他卻不是特別照顧她。那天,她晚上十二時下機,他有點傷風感冒,沒去接機,只教她自己坐車來。他沒有呵護備至,是把她作成人對待,就如他靠自己一個來到尼斯工作,他說:「我對自己都是這樣,不是只是對你嚴苛。」這樣子使得兩個人也有進步。

最初一個月,她要分擔家務,每晚煮飯,她不習慣,覺得自己像工人一樣,心裏想:「那麼慘,我自己一個人來你還要這樣對我。」但他卻有他的想法:「你每件事情都想平等,但我們的位置根本不對等,你時間比我多,為何做家務卻要平等。」她細想:「和父母吵架,總覺得自己是對的,但和他吵架後,又覺得他有點道理。」二人相處,有時只能互相明白,就如他習慣六時起牀,知道她起不了牀,便留下一半早餐給她。

可是他卻不時追着她問:「你打算什麼時候走?你接下來的計劃是怎樣?」那麼快便想我走?她委屈得哭了。他才解釋,對不起,只是擔心她的前途,他九月便去美國,不想留她一人在這裏。原來法國人也不見得很懂得表達自己。但他朋友的聚會都會帶她去,還帶她一起去面試,那次去法國中部的大學講座,他找不到她,緊張得跟教授說走失了女朋友。他大她七年,學歷也有差距,她怕他的朋友看不起她,但他卻斬釘截鐵說:看不起你的就不是我的朋友。

IMG_4579

一天早上,他說他做一個港式早餐給我吃,即是炒蛋,我不知道他怎樣弄,弄出這個小山丘形的甜蛋來。我笑了很久,一邊吃,還忍不住一邊笑。(圖片說明 × Eva)

他赴美一年 她有三打算

尚有五個月,他便要去美國一年,面對期限,他默默無語,但他表明:「不說出口不代表沒有想過」,未想到很周全的計劃,他不輕易說出口。Eva自己有三個打算,一是回香港讀書或工作;二是跟他到美國,找份教中文的工作,但只是為他,不是自己最想做的;三是自己留在法國,申請學生簽證修讀法文,或在康城的餐廳裏由低做起再轉戰marketing。

關於法國簽證,法國駐港領事館審批的工作假期,第一年剛過去,申請者取證時得不到任何指示,亦不知有何工作紙張需要申請,只能獨自摸索,求助無門,當開荒牛不易。他們往後的方向,只能等樂康去美國後再決定,或許在香港相見是最簡便的方法。但不管在哪裏,Eva還是想建立自己的事業,做關於翻譯或文字的工作,自強不息。年輕的時候,路還不是很清晰,但一步一步,從心走下去,便能走出生命的驚喜。

PL130414_Print

(2014年4月13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)

跟法國人談戀愛(十三):愛過,已不能回頭

F1310005

Jeanie他們從前住在灣仔,愛情逝去了,但Antoine還像陰影一樣留在她心上。

在她雅致的家,她在廚房煎三文魚扒,煮白汁芝士意大利闊麵,她笑說:「我在香港的時候,是地獄廚神。」她以前為香港的男朋友下廚,煎燶牛扒,弄得一屋黑煙。現在人在巴黎工作假期,窗外星光閃耀,一人自住,廚藝進步不少。她把燈光調暗來點情調,她叫Jeanie,這樣的女子,或多或少喜歡飛蛾撲火。才27歲,卻比同齡女子多了一點韻味,有諸內而形諸外,或許只因她過往有多一點故事。第一個遇上的法國男人,給她很大衝擊,為她打開了一扇廣闊的窗,愛過,已不能回頭。

她那時21歲初出茅廬,做律師樓助理,有個拍拖1年的初戀男友。第一天上班,到各個部門打招呼,Antoine是別個部門的上頭,比她大10年,她看見這個六呎二吋高的成熟法國男人,不高傲,有禮地跟她握手,說:「不好意思,我的手有點冷呢。」往後加夜班時,他在房裏放音樂,二人之間存有微妙感覺,但她知道自己有男友,所以只能處處避嫌。

「你想和我出外嗎?」

她從比較文學系畢業,有一次和他討論到法語跟中文之間的文化語境差別,中文有「約會」,廣東話有「拍拖」,但法文卻沒有這個詞,一律只用「sortir」(出外),廣泛得可以解作出街,甚至做愛。有些話,用纏綿的法語說出來,感覺不一樣,他問她:「Tu veux sortir avec moi?」(你想和我出外嗎?)她抗拒不了。她笑自己當時強作矜持,說她將會和男友去遊船河,請他教她游泳。那天下班他們去了灣仔,浪濤拍過二人的身軀,疏遠猶親密。回到更衣室,她收到他的短訊:「我已經開始想念你了。」她心如鹿撞,卻還要佯裝鎮定。他們一起晚飯,她還記得他那雙會放電的眼睛,睫毛長長,含情脈脈,直搗進她心底裏去。晚飯後他順勢她帶去酒吧,在光影與酒精催化下,他輕撫她的背,她不得不離去,他卻說:「我們應該一起過,這是很好的時光。」在大街上,她追截的士,他在後頭窮追不捨,她命的士司機快開車,司機還說了句:「𠵱家啲人真係狼死!」他當晚不斷致電她,她一整夜睡不着。她不敢向任何人提起,朋友不會明白,然而她真的喜歡上他了,不知如何是好。愛情來臨,避得了一時,躲不了一世,一星期後,他們去看電影,她在他家過了一夜。相戀一個月後,她也搬進他家。她跟港男分手只說不再愛他,幾個月後陰差陽錯,她錯發了一個短訊給前男友,就穿幫了。

Screenshot_2014-03-18-22-03-27-1

分手那一年他送她的生日禮物,他親自配色,用紙紮成一束深淺粉紅,她由此至終欣賞他的品味美學。

法國男人令她開闊眼界

這段感情,Jeanie起初以為只是玩票性質,想不到持續了4年。她說跟法國人拍拖,才知道自己還是很港女。從前港男在她生日,會在海灘點蠟蠋、送小鑽石,她卻形容:「像做功課一樣」,似是例行公事,經典浪漫都齊備。Antoine送她的聖誕禮物,想不到是幾本綑在一起的筆記簿,她頓時生氣。但他卻想告訴她:「你該記下你生命裏發生過的事」,鼓勵她把記錄生活的想法付諸實行。這個法國男人,給她開創了新世界,帶給她新思維,培養她的品味,教她穿衣,讓她欣賞法語樂壇教父Serge Gainsbourg的音樂。有一次他說,她是他的Jane Birkin,那是Gainsbourg的第三任妻子。如今她的朋友,說她有種femme du monde的風格,帶有年輕女人的韻味。由此,你所經歷過的每一段愛情,其實也造就現在這個你。

「法國男人的需求很大。」她說。他們拍拖初期,整天待在牀上,「可以一天做4次,酒池肉林似的」,只有吃食和做愛。Jeanie有朋友的男友,「每天都要,像狗仔一樣追着你」。就算Jeanie他們拍拖到第四年,還是可以一星期做3次。「他身體很壯實,腿很長」,叫做女人的,如何抵擋。法國男人對愛情坦蕩,既然愛你,便想跟你天天做愛,那是自然不過的事。這種極樂,讓人感到不安全,她記得,開初發了一個噩夢,夢見他脫光她的衣服,把她丟出屋外,她醒來嚇出一身冷汗。

photo_Jeanie

旗袍是他送她的生日禮物,她喜歡他的眼光,旗袍的質料、顏色、剪裁都合她心意。

各自修行的愛情表現

多美妙的愛情,在新鮮感如浪潮褪去,現實便如亂石漸漸浮現,同居一年半後,法國男人的醜態畢露,如不洗澡、脾氣暴躁,還喝醉酒回來吐一地。有一次,她嚷了一句:「你不知道如何待我好!」他突然面紅耳赤,轟一聲奪門而去。一小時候他消氣回來,原來他駕了電單車,在東區走廊以時速200哩飛馳,嚇了她一大跳。她生氣時,如同所有女子,習慣連珠炮發責罵男友,這個情况,港男最後會哄回女友:「無論如何都是你對。」但法國男人,只會漠然相向,讓你自己平復情緒,「好像怎樣都是我輸」,很多怨氣積在心裏。她覺得,也許法國男人太了解女人,他們知道怎樣對付女人,可以省點氣力。而法國人的個人主義重,他帶她參加派對,大家卻各自修行,他跟火熱女郎聊天,她不甘示弱,也和帥哥調笑,但心裏總不是味兒。

「所有的快樂,最後會變成黑暗力量,像漩渦一樣,拉扯着你。」Antoine從沒想過要跟一個人長相廝守,但Jeanie很清楚自己想結婚,因為文化和年齡的差距永遠追不上,決意分手。但在鬧分手的那段日子,Antoine迷上了一個金髮女郎,那天她打開大門,那個女人就在屋裏,是任何男人都想得到的尤物,女人在她面前用腳尖撩他的腳,她怒不可遏。他堅持要送女人回家,一小時後才回來,「你能想像到他們在幹什麼」。分開好幾年了,現在變成他還在香港,她卻來了法國,而他再沒有和任何一個女人維持比她更久的關係。「我們現在還會聯絡,我覺得他還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,也許某天,等大家都老了,找不到更合適的伴侶,或許可以再在一起。」她說以前經歷過的,愛過的,都沒有後悔。

朋友說她是libertine(玩樂者),放浪形骸,但她自知不是。她遇到某些法國男人,他們可以先跟女人上牀,再決定是否做朋友,但遭她一口拒絕。她坦言不是特別喜歡法國男人,其實香港男人很有承擔,會想結婚,只是,「好的都已經有女朋友了吧?」她坦率,偶爾放浪,卻又傳統。在心底裏,她只想有個人照顧,夜晚有人可以抱着睡,旅行時有個伴兒。她最近新認識了一個法國男人,他有Antoine的影子,事業、外形、品味都可以在checklist上打勾,可惜她還未有感覺,「但我是一個很容易麻醉自己的人」。人生一場,她說試試無妨。

P1020292

Antoine和她第一次去旅行,去越南胡志明市,天氣太熱,二人只穿了涼鞋。

文 × 寶兒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oyee.me

編輯 胡可欣

PL300314_Print

(2014年3月30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)

iPhone被偷

在垂頭發現身前小袋的拉鏈無端被打開的那刻,iPhone不翼而飛,心裏暗罵,糟糕!這回終於到我了。

天早已入黑,一張亞洲臉孔、一大個背包、一個重型行李、一個有點擠擁的巴士車廂,天時地利人和,無疑我就是最好的下手目標。一下子經歷一輪氣憤、懊惱、追悔、挫敗的心情,最後,警察局還要關了門,除了靜靜回新窩,無計可施。巴黎終遇小偷,是一點不浪漫的事。

然後不斷回想起,在這裏認識的朋友所發生的事,有人在街上用iPhone和丈夫吵架時被搶電話;有人搬家時被偷銀包;有人在火車上玩電話被搶;有人價值二萬元的攝影器材放在私家車裏被偷;有人因為沒香煙可借被人刺了一刀……

相比香港,每人座上手上均有iPhone,甚至電話掉了,還有好心人打電話尋失主。關於治安問題,是巴黎最大的弱點,看來失竊也要計在生活費一欄裏。

隨之而來,就是要更改所有密碼,email、facebook、Apple account,刪除所有資料,想像賊人會怎樣對待iPhone,心驚肉跳。這時才知道,除了電腦,iPhone就是我在海外和親朋戚友的唯一連繫,日對夜對,在感情上早已過於依賴,如今竟像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親人,也像失戀,斷了聯繫,心裏還是隱隱作痛。

但老套一句,錢財身外物,始終只是一個電話,不是人。有時也覺得iPhone像保護了半年的太子,終究還是被擄去,盡力了,倒也有點鬆一口氣。

友人這樣安慰,或者說諷刺我,你的iPhone,至少能養活一家窮人一個星期了。

20140416py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

終遇雅枝竹

餐桌上,一株綠色植物倒放着在碗裏,像一大朵含苞的蓮花。終於,終於要遇上了,雅枝竹。

在法國的蔬菜市集,不是第一次看見這種植物,在Julia Child的食譜裏、在也斯的文章裏,也讀過,我還專門上YouTube查找烹調和吃的方法。這東西整個花蕾似的,比拳頭還大,花瓣一片緊密疊着一片,讓人有點望而生畏,沒吃過還不敢隨便買來試驗。

雅枝竹屬向日葵科,英文Artichoke,法文Artichaut,又名法國百合、朝鮮薊,盛產於歐洲南部,一年四季都有,現在春天是當造期,營養豐富。宴客的主人家告訴我,雅枝竹可以生食、熟吃,煎、烤或烚皆可,這次她只簡單烚煮約一小時,小棵的雅枝竹生吃可鮮甜呢。

她笑着要看我怎麼吃。別人說雅枝竹會愈吃愈滋味,由外吃到內,到了最中心的黃綠色嫩肉,就是美味所在。那麼我就撕下一片綠瓣,摸起來還是乾硬的,咬去根部三分之一的軟肉,第一次嘗那味道,竟帶有番薯的香甜,卻又沒有澱粉質的膩。一瓣一瓣掀下來,可以沾橄欖油和黑醋,但我還是喜歡原味,愈吃愈期待,終於看到中間的嫩心,要揑走毛茸茸的部分,不然吃了會像它的名字一樣被嗆到(choke)。雅枝竹的嫩心,只有圓圓一小塊,讓淡清和潤的滋味顯得特別矜貴。一整株吃下來,早已飽了一半,而我更享受層層掀開的過程。

飯後,宴客者端來一杯暖茶,滲香,呷一口,少澀,原來煮雅枝竹的水,喝起來像廣東人的涼茶。她說,喝了好睡覺。在合時宜的季節吃當地的食物,毋須花巧,卻叫人順心。

20140409pympcolumn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

站在浮島上感受世界

長期旅行,或工作假期,是一種濃縮了的生命狀態。踏進一個陌生之地,由零開始,尋找、建立、經營,你要擁有一年怎樣不一樣的生命?手執一張回程機票,就如一個安全網,限期一到,回家,重新再來。

與其去歎世界,倒不如感受世界,歎世界只有一種感覺,感受世界,卻可有無盡的甜酸苦辣。於是有些人,選擇跳上這一座無人的浮島,隨風漂流。

漂流到國外,人的神經突然變得敏銳,時刻察覺到不一樣的東西,湛藍廣闊的天空,特別陰冷的雨,節日喧鬧的街頭,露天茶座的熱咖啡,別國人的罷工罷課,讓你回想從前身處的地方的種種,從而比對和自省。

在浮島上生活,每天有大大小小的問題湧現,簡單如燈泡壞掉再覓同一款,複雜如解讀別種語言的工作或租屋合約。時刻留意手上還剩多少資源,還可以撐多久,還可以怎樣開源節流。你知道,你只能靠自己,但有時別忘掉身邊的朋友,他們可能就是救星。

浮島上,快樂與哀愁,感覺變得極其清晰,因為一天將盡時,你還得獨自面對。試過焦急憂慮,事情最後卻輕易解決;以為輕而易舉時,卻又發現困難重重。起伏之間,要練就出平常心,不論外界如何,都不手足無措,都耐心處理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真正要學的其實就是——豁達。

在海中浮沉,有時反而來得自主,要往何處去,搜索枯腸,時常問自己想要什麼,下一步想怎樣走,聽從心聲,為你自己的決定負責,不埋怨誰。最終,你還是有所得着,得着了不一樣的人生經驗。

同樣站在她的浮島上的朋友說,只要你能克服偶爾寂寞,能克服對未知變數的恐懼和憂心,世界,其實很精彩。

20140402py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