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說周日的佛山,因為颱風「彩虹」,捲來了好幾個龍捲風。手機裏看到的視頻,鐵皮雜物都被戲劇化地凌空捲起,新聞更說有不少人死傷。
偏偏我有一伙親友,無懼風雨,在這個紅色假日決定去一趟佛山。於是我也大無畏,隨着親友的車隊出發。滂沱大雨不停敲打車頂,車經過處,路有低陷的地方,都濺起了一浪浪比人還高的水花,有時嚇得我以為自己在玩滑浪飛船。但觀乎無論路人還是司機,大家都對這種浪花四濺或水淹四輪,習以為常。
直到大伙到達佛山的祖廟,在門前下車參觀。有指祖廟在北宋時期建成,供奉的是北帝,相傳北帝是北方水神,古時因珠三角水患頻繁,佛山人便將北帝請來,祈求風調雨順。廟門前一邊寫上「沐日」,另一邊是「浴月」,這剛好與眼前和腳下的景色互相呼應。不知為何,祖廟前有一大塊低窪地,暴雨成池,我們雖有備而來穿上拖鞋,但那處的積水早已升至小腿,大家只能涉水而行,竟然還有些人在水中捉游魚。
由祖廟駕車至順德的清暉園,雨才稍輕了點。清暉園是明末狀元黃士俊所建的花園,至清朝由龍應時進士購入,經數代後人修建,成為富有水鄉特色的嶺南園林。園裏有各式池水,甚至假山瀑布,在下過雨的天氣,水流更顯鮮活生趣。其中一處名為「八表來香亭」,又叫「玲瓏榭」,八角亭立於八角環流的池水中央,亭身全是窗,更鑲有八塊西洋紅片玻璃,在綠林小橋流水之中更顯通透無比。
這回「游」城,倒是不禁讓人想,到底是古人太善於築渠造池,還是現代內地城市的渠道疏通技術退步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