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流早「肆虐」了一段時間,最近終於去了一家樓上韓式餐廳,第一次吃韓式炸雞配啤酒。
一盤熱騰騰的炸雞端上來,有原味和辣味,急不及待咬開香脆的外皮,雞肉仍然軟嫩多汁,再呷一大口冰涼的蘋果啤酒,暢快無比。另一種裹上甜甜辣辣醬汁的炸雞,外皮仍然香脆,吃起來特別惹味。再追加一道芝士豬肋骨,豬肋骨在鐵板裏發出吱吱聲,芝士還能拉出絲來,韓國人真懂得把最美味邪惡的東西組合起來。韓食這麼流行,自有它的道理。
其實真正讓我動身去吃炸雞啤酒,還是因為看了一個韓國美食節目《滋味行》(Tasty Road)。兩個年輕漂亮的女主持,在韓國到處尋找受歡迎的餐廳,親身品嘗美食,再評分。這類美食節目本來也無甚特別,但分別是,港式飲食節目,主持人很多時會努力地形容食物的味道口感,有點嘮叨而且千篇一律。但這個韓國美食節目,卻很聰明地,每次只要主持人將美食放進嘴裏,都會來個大特寫,還馬上拍下她們的滿足表情。這樣的鏡頭,不用言語,也讓觀眾像親口吃到一樣,直接挑起人的食慾。
除了美食節目,不得不承認,韓劇也很有吸引力。因為有帥氣廚師和鬼怪題材,於是追看了《Oh我的鬼神君》,想不到劇情起伏,除了愛情,還有親情、人情等元素。相比已變得公式化的港劇,韓劇顯得跳脫清新。韓國流行文化的實力,的確毋庸置疑。
上月美國彭博新聞社公布調查結果,韓國已經連續第三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國家。韓國在研究開發、製造生產、高中教育等發展不遺餘力,成績有目共睹。回看我城,一座座超支大白象、削減醫療開支、不重視本土文化教育等等,想不到連吃一串街邊魚蛋,也變得這樣艱難。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6/2/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