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西環那邊出了個「太空艙」,一屋800呎分10份,18平方呎的私人空間月租要3500元*,艙房無鎖,浴室要共用,是貴價版劏房,還說叫大學生用來當宿舍,就算月租1000元也要考慮一下。照片看起來,像狗酒店,把住進去的人都變寵物了。
香港寸金尺土,但學生宿舍的設備還算慷慨。相比內地地大物博,大學生住的卻是國產「太空艙」,學生從四海而來,不像我們搭個地鐵還可以回家吃飯。那時在北京人民大學交流,住六人房,三四百呎,碌架床,只三張小書桌,一張剛好放得下一台手提電腦。我們那個交流生的房間,本是晾衣房,而且六人房只住了四人,已比本科生的八人住一間大。
去認識同層的朋友,她們都用布簾把自己的床封起來,我們也入鄉隨俗,拉一條鐵線圍住床的三邊,掛起自己選好的布簾,像拉窗簾,起居都在裡面。再買來小摺枱,四隻摺腳,架在床上,不用時收起來放在床頭。本科生的同學東西多,就索性直接鑽進書本摺枱的隙縫裡睡。
事實上,你的頭就跟別人的腳板隔不了多少。有次早上輾轉醒來,偷偷拉開前床的簾子,瞥見那個香港同行的同學還在熟睡,竟有點溫馨的感覺。
每朝清晨六七時,本科生會拉張椅子,坐在房外細聲讀英文,一道長長走廊,三十多戶有差不多三份一這樣子。香港學生別自以為英文很好,我們只是發音有點優勢,但論根底,人家腦子裡存起的是每個清晨的苦學。而且他們還比我們這些天之驕子多了一個優點,就是能吃苦。
環境對人不是最大影響,那全在乎心態,真要努力要學習的,住哪一種劏房都一樣。當然我們都應追求更好的環境,但,見過更差的,就容易克服。
*註:同區約400方呎單位比較,後者只需9000元,3人入住每人每月只需約3000元。
(瑣碎北京.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