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時常在夢境裏發現,自己身處外地,有時是英國,有時是法國,有時只知道不在香港。醒來的時候,覺得很奇幻,心想,那也好,只是發夢就可以出去走走,不用坐長途飛機。
也許是因為,最近都在跟不同的朋友分享,在法國那一年的生活,在商場的大庭廣眾下,或接受澳洲某電台訪問,或有中學生來訪,不斷重複又重複地訴說。每一次講述,彷彿又重新經歷了一遍,所以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,這也是個奇妙的過程。更奇妙的是,開始有朋友翻開我那本書,在文字裏經歷我那浮沉的一年,不知道在他們的腦海裏,會有什麼樣的想像?
原來回港已快一年。記憶沉澱了一年,在這陣子不斷訴說的過程裏,在重新翻開在法國所拍攝的照片,回憶再度被攪動起來。人們所問的問題,也讓我得以重整思緒:你為何出走法國?你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?你最喜歡的法國食物是?在法國工作假期後,你最大的改變是?
我不斷在腦海的存庫裏發掘最閃亮的答案,但在宣之於口的當兒,卻始終未能讓自己滿意,好像,總是漏遺了些什麼。也許,就是那種現場的真實感,我難以透過言語來讓你真切明白我當時的所思所感,我只能借言語來模仿、複製。
可惜,已過去的時光,不能像Inside out裏的記憶保齡球那樣,隨時被召喚出來,再真實放映,所以我們才需要以文字、圖像、聲音、影片等等,來捕捉那條回憶的尾巴,讓它不至於像Bing Bong那樣,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