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出外闖天涯,從來都浪漫。別人覺得你不切實際,甚至,會罵你為什麼拿自己的安危來較飛。
不管是像第一個獲選「雲門流浪者計劃」寫出《轉山》的謝旺霖,還是電影裡為完成哥哥遺願而騎越滇藏之路的張書豪。或者,僅如簡介的一句:「每個人的一生中都要找到一次跟自己單獨相處的機會」。
其實,這是最現實的一趟旅程,一點不浪漫。試想想,要怎麼騎著一輪自行車上山。
我喜歡騎車,但全無技術可言,單是一個小斜坡,也力氣不夠,單車會倒溜而下;更何況那是海拔超過三千尺的高原公路。那時人在北京,由人民大學騎車到頣和園,僅五公里路程,就用了一個多小時。晚上再騎回宿舍,胯下赤赤痛。由雲南的麗江,一直騎到西藏的拉薩,路程,總共是二千公里。後來,一個隨日本妻子僑居的北京攝影師告訴我,單車是有分車檔的,有關的知識,我不知道的還有太多。
一直很佩服,甚至是崇拜那些能獨闖珠峰狹谷瀑布的人。
拉薩的布達拉宮,最近看到過兩次,一次是朋友面書上的旅遊照,另一次,就是《轉山》裡的場景。朋友坐火車去,已經算刻苦耐勞,布達拉宮,那時看,沒什麼,僅是到此一遊的平面照。直至看電影,明明是同一個地方,那畫面,卻簡直是旅途的終極聖光。
原來,有時是我們捨棄了旅程最精彩的部份。一切,得來太易了。
我們連堅毅、連面對逆境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漸漸失去。縱然張書豪的經歷讓人覺得過於幸運,但捨得把自己曝露於荒野之中,直面最簡單的生存需要,也就能喚回血液裡潛藏的對生命的渴求。
只是覺得,生活,其實可以更多元,可以有更多的經歷。而你,將會永遠懷念那段日子。內心那不安守本份的小蟲,又在蠢蠢欲動。
不用再回答那些質問你的人。為什麼要去流浪呢?那種流浪的心情,也只有渴望流浪的人懂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