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真的,覺得自己抵打,周六黃明樂的專欄寫〈兩個助手談戀愛〉,裡面有一句廣東話音譯法文「今晚打老虎」,我竟然走漏眼,由那誤寫作「你叫什麼名字」。真正意思,其實是「你好嗎」,還是作者打來告訴我,才猛然醒起。
審稿時,讀了兩遍,自己口中念念:「Comme allez-vous?」嗯,這三個字我都見過。曾有一刻反問自己,問人貴姓,其實是不是該說:「Comment tu t’appelle?」然後,我只以為是自己學識短淺。面對一二萬字,在這一句上的思考時間,可能只有一兩秒,於是,就把錯誤放生了。
平常,一字一句有懷疑,會查證,這次,竟然就疏忽了,因為以為自己懂得,落得貽笑大方。曾經學過,竟又錯了,很懊惱很不開心。如果我本來就不懂,還能借詞。人的前設真可懼,又令自己令人失望,只好向作者道歉,也許她也覺得有點所託非人。引以為鑑。
說回學法文,來到第二季,由灣仔轉到佐敦,由法國老師轉到香港老師。這一個香港老師,頭髮短短gell起,黑黑實實,喜歡大動作大表情,踩在椅子高腳上轉來轉去,感覺像王喜一類,哈。同學很多還是中學生,也許正值放暑假吧,把年齡層降低了不少,我也不再是灣仔課室裡最小的那個了。
也許香港老師教法文,比法國人教法文,更能明白學生要什麼,因為他們是這樣走過來的。所以感覺王喜教得更有重點,最少每一堂課後,我真真正正會說會記住一句法文。王喜知道你害怕發音不準,便偏要你讀,而且會認真糾正你發音,幾乎每人都分配一兩分鐘。如果你以為讀完自己那句就功成身退,呆坐托腮,實在太浪費。因為同學們錯的發音,其實就是自己都會犯的錯。
可惜王喜會把一大堆生字塞給你,顧得抄黑板,總顧不得理解,有點回到中學那種吃不消的感覺。而且王喜會超時,最誇張是超了四十五分鐘他還懵然不覺,相比法國老師的準時甚至提早下課,果然也有兩地人明顯的風格。
法國老師的教法,就像對法國人的想像,傭懶而浪漫,且是由一個長住巴黎的法國俊俏老師所教,簡直如沐春風。而香港人的,當然是港式催迫與實用性,真的是「學習」了,還好,上堂挺生動搞鬼,充滿活力。
最近找到這網址,可以查不同動詞於pronoms subjects的用法,很清晰:
http://www.les-verbes.com/
另有一個,查解釋,主要是想知道詞語是陰性還是陽性:
http://www.le-dictionnaire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