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車深夜遊 香港仔漁港

IMG_8942

騎單車經過香港仔海旁道可看到的風景,香港仔避風塘上仍然有很多漁船。

香港山多平地少,小學時期早已背得滾瓜爛熟,特別在港島南區,山勢起伏,更不可能bicycle friendly,普通市民想在這裏騎單車出遊,除了硬着頭皮上山下坡,似乎也沒什麼法子。
可是,如果真能騎着單車,走訪一趟香港仔漁港歷史,又實在不枉此行。
於是「慢騎主義」負責人阿Man,就發掘了一條輕鬆的慢遊漁港路線,時間選在深夜凌晨,海風徐徐,海浪輕拍,踩至清晨,也不失浪漫。
若不是走這一趟,還不知道香港仔的漁港歷史,只能透過網上資料、口述歷史等蒐集回來,在該區,有些位址的標示牌也欠奉,歷史保留得那麼零碎,那麼不起眼,只能靠有心人,借助兩個輪子,把漁港過去與現在,串連起來。

慢騎 走過漁港今昔
單車,可以不止是一種運動或交通工具,也可以是觀看事物的一種方法,「踩單車是想認識自己的地方」阿Man如是說。對香港歷史感興趣的他,有自己的香港歷史資料庫,藉着慢騎,帶團友深度遊香港。已有帶團經驗的他,自言之前會盡量不選需要上落斜的單車路線,於是常選油尖旺、觀塘、沙田等路段,因整個九龍半島都接近平地,港島區則會沿着電車軌騎行,由筲箕灣至西環。可是他後來想到,港島南區香港仔是有歷史故事的地方,值得一去,唯獨那條石排灣道的斜度真的會令人卻步,於是他自己在設計路線上,找出一些秘道,減少上落斜,降低難度。單車全程時速在20公里左右,偶爾有停頓位置作一點導賞,又為在馬路上安全起見,於深夜十一時半出發,好讓人輕鬆走過漁港今昔。

踩單車是想認識自己的地方
由於港島南區尚未有鐵路覆蓋,帶着單車出行接駁不便,於是阿Man的路線以上環港鐵站無極限廣場為起點,一直踩至堅尼地城的西寧街。再踩上域多利道,便正式向港島南區出發,此路是唯一需要上一點斜,其後就是舒坦大路。由域多利道踩至數碼港,數碼港以前叫做鋼綫灣,因英國大東電報局於該地鋪設電線,接駁到海外而得名。旁邊就是瀑布灣公園,瀑布灣是早期英國商船經過取水飲用的地方,以前雨水充足時瀑布水量大。直至一八六三年薄扶林水塘建成,將水流引進水塘,令瀑布變小。華富邨建成後,當年時有人游水,更有小孩遇溺,傳出鬧鬼,現在已被鐵閘封起來。如單車經過此處,在凌晨時分,還可隱約聽到瀑布聲。之後,為避開大斜路石排灣道,阿Man會用華富邨接駁華貴邨之間的「特別秘道」即升降機,帶大家走田灣海旁道,朝香港仔長驅直入。

1. 華富邨 獨立社區
華富邨在一九七六年建成,起初沒有吸引太多居民,一來因位置偏遠交通不便,二來屋邨前身是雞籠環墳場,讓人存有陰影。但當時屋邨已有社區概念,設備頗為完善,有學校、停車場,甚至戲院,更建成港島第二個圖書館,社區獨立方便居民。華富邨如今也算坐擁優美海港風景,望得見南丫島,和貝沙灣豪宅不遑多讓,還常有人稱在那裏看見UFO。

2. 田灣海旁道 冰廠林立
單車團取道田灣海旁道,在中途便會見到幾座製冰廠,由於旁邊就是魚市場供應地、魚類統營處及魚類批發市場,漁船出海時,需要準備大量冰塊來保持魚獲新鮮,所以製冰廠到現時還在運作。然後單車隊便經天橋,走一圈田灣邨,經過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。以前中國人沒有集體墓場,只有依風水而建的墳穴、山墳,鴉片戰爭後,國人走難到香港,以香港為家,一九一三年政府撥出這塊地,讓那些地位顯赫的國人能入土為安。

IMG_8936  IMG_8939
田灣海旁道一路有好幾家製冰廠經營至今,主要是為漁船出海作提供大量冰塊,令魚獲能保持新鮮運到附近的魚市場。

3. 香港仔船塢 變身豪宅
進入香港仔,原來沿着香港仔大道一直走一彎,就是七十年代填海前的海岸線,前身是香港仔船塢,現在已變成香港仔中心及私人豪宅。有說在一八四一年,一批英軍登陸海港後向當地居民問路,當地女居民陳群回答Hong Kong(香港)並替英軍帶路,由此整個島嶼被稱為香港島,這裏便被稱作香港仔,亦有可能是「群帶路」的其中一段。在香港仔大道北面,華人永遠墳場石梯底下,可以找到一個不顯眼的防空洞,現已封閉。那是在二戰爆發時期,香港與日本打保衛戰,當時香港仔是最繁華的地方之一,居民多是漁民,為保護人民,在山邊建立防空洞,據說當時有三個之多。

IMG_8952

華人永遠墳場石梯底下,不顯眼的防空洞。

4. 天后廟 印證港口歷史
在香港仔水塘道,有一座天后廟,前人通常會沿海建設天后廟,以保佑出海風調雨順,這同樣可以印證香港仔的港口歷史。在天后廟前面,會發現很多街道用中國地方命名,其中就有「洛陽街」,阿Man講古,因為北邊是香港仔下水塘,二十年代以前是一私人水塘,由大成紙廠擁有,紙廠亦和政府協議為鴨脷洲居民供水。在填海之後,為新地設立街名,有說「洛陽紙貴」,洛陽街便因此得名,附近的西安街、成都道、湖北街等,相信則是順道命名。這裏可經過東勝道廿六號,香港第一間茶餐廳漁利泰茶餐廳,以及有名的謝記山窿魚蛋粉檔(均已結業),在漁暉道還可找到另一個防空洞。

IMG_8948

IMG_8950

IMG_8958

漁暉道的防空洞,已封閉。

5. 15間 藍白色小屋
踩出香港仔舊大街,你會發現一座紅色小廟,中間有一條陡斜小路,沿路上去,其實是香港仔警署前身,一八九一年建成,仍保留紅磚設計,當年警署高臨望海,可以俯瞰監察香港仔海峽,現在則變成了蒲窩青少年中心。沿香港仔海旁道走,經過一個舊式電壓站,藍白色小屋可見英國建築餘風。位處的這段路,以前被人們稱為十五間,顧名思義就是十五間屋的意思,當時下舖上居,魚獲就放在臨海路邊晾曬,現在已經變成一幢幢大廈。

IMG_8961

IMG_8955

6. 通往珍寶海鮮舫的秘道
這時再推車上天橋,走到觀海徑,再找到另一條秘道,就是鴨脷洲大橋橋底,一個暗窄行人道,可方便通往香葉道,一直騎車到海洋公園道,其實單車真的哪裏也可以去到。其間會經過港鐵黃竹坑站的建築工地,所以需取警校道,經南朗山道,轉入深灣道,便已到達珍寶海鮮舫及太白海鮮舫上船的碼頭,往南再經過船廠,便能飽覽漁港景色。如有興趣,可再自行踩入深水灣和淺水灣。

IMG_8992

鴨脷洲大橋橋底的行人秘道。

IMG_9002

IMG_8911

阿Man在廣告公司工作,2012年成立「慢騎主義」,提倡用「旅行散步」的心情舒適慢騎,約每月組織一團單車團遊香港,詳情可在facebook搜尋「慢騎主義」。

晚上騎車出遊注意事項
無論是跟阿Man團,或大班朋友試踩這段香港仔漁港路,特別在深夜凌晨,更須遵守單車守則,如單車須裝有頭尾車燈,並有足夠電池。單車友也可自備單車鎖、安全裝備、簡單維修工具,甚或後備內軑等。單車須走馬路,應走少車路段,經過天橋或行人道時應步行推車。另外,因深夜時段,應自備糧食補給,或留意便利店位置。

2014.12.14@bicycle_aberdeen

(2014年12月14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 > 通識導賞)

給 手作文字 留言: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