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再見

前陣子,腰背的皮膚癢得很,有時有一片毛孔突然冒起來,像被蚊叮過有點紅紅腫腫,不知是什麼敏感,看了一次家庭醫生,吃完藥搽了藥膏復元了一點,想不到過幾日又癢起來,還蔓延到大腿。

後來朋友介紹了一位皮膚科醫生,聽她說,一般家庭醫生讀醫五年,關於皮膚病症可能只讀一兩堂,未必能對症下藥,所以最好還是選有在皮膚科範疇進修過的醫生,如果真讀皮膚專科,還要多付三至六年青春在皮膚學上,難怪專科醫生總是很貴,而且要預約排長龍。於是像我這種病情不算嚴重的,便去試試有皮膚文憑的醫生。

醫生問了來龍去脈,便斷定是食物敏感引致,是遺傳基因出問題,只有一個方法。他抽出一張紙,上面寫着:牛奶、雞蛋、牛油、牛、羊、蝦、蟹、茄子、蜜糖、紫菜、咖喱、辣、味精、酒……差不多三十項,包括我最愛吃的,全數戒掉。我聽了當場要昏倒。原來也因為,過去一年,我在法國經常吃牛角包、法包、芝士、牛奶、雞蛋,營養過盛,把身體的quota吃到盡吃到過量,就由皮膚那裏發出來,現代很多人二十多歲便開始發病,也有不少病人是從外國回來的,外國人的患病率也不低。若不戒,就會愈吃愈嚴重。簡單說,就是不吃西餐,回歸中餐,只吃豬吃雞吃白飯,果然是中國人體質。

醫生只處方藥丸,沒有藥膏,原來藥膏多含類固醇,只是抑壓住病徵,治標不治本,醫不好體內問題,反而令皮膚變薄。依足指示吃藥戒口,一星期過去,皮膚不癢了,紅腫的地方變淺色。再覆診,醫生說,如果你戒得夠乖夠清,半年或一年後,或許有機會可以再吃,但是要淺嘗即止,不然下次復發更厲害,而且你的皮膚會告訴你應該吃什麼。原來濫吃濫喝,真是要還的。

20141217poyeempcolumn
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4/12/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