愈舊愈活潑 禾輋村

800_2_IMG_9288

進入禾輋村必經的一道行人天橋,這裏可以看到整個山景。

700_3_IMG_9279

沙田發展至今,給人印象就是不斷伸延的大商場,以及奔走羅湖的拖篋客。
旁邊的瀝源邨、禾輋邨等近五十年的公共屋邨,早已變成舊物。
然而舊物之中,原來還有更舊的——上下禾輋村,擁有二百多年歷史,在新市鎮填海之前,沿海地區滿是村落,禾輋村是其中之一。
如今新城市建起了,沙田海收窄成城門河,一條火車軌將新與舊分隔開,從此小村漠然地躺在山邊。
原來沙田除了大商場裏的熙熙攘攘和金光燦燦,還有小村落的清新活潑,正午陽光從樹梢灑落,更覺耀眼。
今期就跟當地居民兼插畫家李香蘭和攝影師劉智聰,鑽進山邊小路,用畫筆和鏡頭重新走一回。
尋訪過那裏的小屋、人物、植物與動物,與童話世界無異,果然地方愈舊,愈有生機,跳出來的東西隨時嚇你一跳。

700_IMG_9234

李香蘭與劉智聰

白千層葉 入村通行證
要見童話人物,就要在橋上相遇,像《千與千尋》走過隧道進入靈異小鎮。站在沙田大埔公路和火車軌的一道行人天橋上,李香蘭由對面走過來,她說第一件事,先摘一片樹葉,放在手心搓揉,聞一聞,一陣清香,原來這就是白千層的葉子,可以提取成白花油,帶着葉子就如帶着入村通行證。

700_1_IMG_9174

白千層葉子

如何真誠說自己故事
有人說,被李香蘭畫的人會很慘,但在旁邊看的人卻會捧腹大笑,二○○九年,李香蘭用她趣怪的筆法,用三年畫下這條村的故事《上.下禾輋》,而這兩個月「光影作坊」舉辦的沙田社區攝影及地圖創作計劃,攝影導師劉智聰,便邀請她來講述如何用生動鬼馬的方式,記錄自己的城市。劉智聰認為,「攝影技巧可能一堂課就可以學會,但用來說故事,或要知道為什麼而影相,便不容易掌握。如何真誠地講自己的故事,比影一張好相更重要」。在禾輋村土生土長,香蘭仍覺得自己居住的地方百看不厭,「這裏不像平地一望無際,山邊每一條小路都有不同透視」。繪畫令她認識了更多鄰居街坊,不過事隔六年,有些故事人物已悄然離世。為了記錄沙田,她正和一位讀歷史的朋友籌備新書,以插畫及劇本形式,加上愛情線和成長線,呈現八○至九○年代沙田的變遷。讀者假如想尋訪禾輋村,在遊覽之餘也請記得保持山邊的寧靜。

禾輋
禾輋,讀音禾「邪」。原來下禾輋村真的有咸豐年前(一八二○年代)那麼久遠,約二百年多歷史,據香港陳氏宗親總會網頁資料顯示,「輋」是廣東俗字,原寫作「畬」,是傜族的分支,聚居地稱為「輋村」,但沙田的禾輋村會否是傜族後人就不得而知。當時村民遷到山邊定居,選了較平坦的斜坡伐木和燒掉野草,做成草木灰作肥料,再撒上禾稻種子,這種斜坡耕作的方式亦稱為「輋」或「畬」,因種禾田便有「禾輋村」之名。禾輋分上、下兩村,是雜姓共處的村落。

寮屋區
五六十年代,因國共內戰、文革等,大量內地難民湧入香港,但當時政府無能力提供房屋,便讓難民在市區邊緣和山邊用鐵皮和木建造寮屋。後來寮屋愈建愈多,衍生出衛生和火災問題,直至一九五三年石硤尾寮屋區大火,五萬人無家可歸後,政府才興建公營房屋。到了一九八○年代,政府為寮屋登記,記錄每間屋的長闊高度、住戶姓名、年齡和人數等,還在屋外當眼地方標上房屋編號,自此居民不能再擴建,否則將來清拆時便不獲分配公屋。

700_IMG_9200

禾輋村裏的寮屋。

上海髮型屋
禾輋村的髮型屋,現在只剩下村口這家上海叔叔,以前還有一家愛麗斯美髮屋,後來結業了。香蘭說上海叔叔為人沉靜平和,而她九十多歲的婆婆現時還會幫襯,老人家要求不高,修髮電髮,但求髮型順眼,熟人剪髮也安心一點。

700_IMG_9281

上海叔叔理髮店就隱藏在裏面。

最古老大屋
這裏是前村長的青磚大屋,可算是歷史古蹟。屋外有中式雕花,和有礦物成分的顏料畫的水墨畫,屋頂有紅瓦片,香蘭說瓦片疊得愈高地位愈高。這種大屋是客家排屋,左右屋對稱,當年禾輋對着沙田海,前有海盜後有山賊,建排屋便有防盜作用。現在大屋另一邊已出租給外國人,中西門面相映成趣。

700_IMG_9206

最古老大屋

龍華酒店與李小龍
整幢鮮紅色的龍華酒店,在綠色的山坡上顯得格外亮眼,原來很多名人也是座上客,例如金庸、沈殿霞,更是李小龍喜愛的飯店和練武之地。除了沙田文化博物館現時設置的李小龍專題展覽(至二○一八年)外,龍華在去年七月,亦有《光輝[41]年—李小龍主題畫展》,聞說龍華願意租出李小龍生前經常到訪的地方作紀念館,不過尚未事成。現在龍華亦人流不斷,香蘭說這裏以前還有鸚鵡,現在只有籠裏的孔雀,要春天才開屏,現在看來顯得有點孤伶伶。

500_IMG_9197

走進龍華酒店的通道,也很有神秘色彩。

馬騮通村走
一邊走上禾輋村的斜陂樓梯級,便感覺到遠處有幾雙眼睛虎視眈眈,後來還慢慢迫近,聚集者眾,定神一看,原來是馬騮。馬騮群時常拖男帶女,還有手抱馬騮BB,攬着從村民家偷回來的木瓜賊贓四處亂竄,在屋頂鐵皮砰砰嘭嘭地跑跳,灰塵碎屑由屋頂跌落,走在屋下,又驚又喜。香蘭說這些馬騮還很愛吵架,打牆壁、扯電纜。有一次她家種了三個大樹波蘿,松鼠跳出來和她鬥快搶,松鼠很聰明,偷了一點果肉便逃走,突然又跑回來,原來後面有一群馬騮追着牠。在這裏的村民,早習慣如何和野生動物共同生活。

700_IMG_9223

700_IMG_9224

前面的馬騮背着小馬騮,後面的則咬着木瓜,在屋頂飛奔而過。

記寮屋區三度大火
寮屋區失火時有發生,在小學時香蘭第一次目睹,早上十時,她在窗口看到鄰居家中漏電,火花四濺,她的姨姨急忙報警,但僅僅十五分鐘,紅紅烈火便把所有東西吞噬,可憐兩隻籠裏的狗葬身火海。後來這家人搬走了,只留下現在一片荒地。

第二次在二○○八年十月,一座兩層高的鐵皮屋,上下兩家住客時有爭拗,某天下午其中一戶突然起火,連環燒屋,還傳出石油氣罐爆炸聲,火勢猛升為三級,要出動大批消防員撲救,村民狼狽疏散。最後至少六間屋被燒毁,想不到贏了一場交,輸了六頭家。

二○一三年四月那次,同樣上午十時許,香蘭的鄰居丘師奶的鐵皮屋突然起火,最後全屋燒光,愛貓燒至重傷,還有村民不適送院。當時香蘭九十多歲的公公婆婆也要坐輪椅逃難,還要帶走家中貓狗,可惜門前一棵樹被熏黑,樹上的毛蟲未能化蝶便已成仙。她說那時丘師奶喜歡煲冬菇水,煮的時候特別香,但家家戶戶已改用石油氣煮食,唯獨丘師奶仍在拾柴燒飯。不過有報道指事發當日,丘師奶早在兩周前已因病入院,起火原因成疑。

700_IMG_9210

小學時香蘭的鄰居家中漏電,大火後剩下空地一片。

漫畫家山邊小屋
小學時總喜歡「鬥大」,香蘭告訴同學她家樓高三層、有兩個大露台,人家以她住豪宅。事實上,她住的是山邊寮屋,擁有一個與別不同的童年,也許山邊有靈氣,才能孕育出這種古靈精怪的人物。以前住寮屋的人希望上樓,近幾年人們才想再親近大自然,而她二十多年來早已習慣這裏的生活,覺得很愜意。像她這種山邊小孩,以前沒有電視撈飯,便自找樂子,吃完飯在露台踩單車,單車尾綁繩讓貓兒追着走,玩得瘋過頭得了盲腸炎。或者晚上和姐姐在露台露營,眼光光等日出。

700_IMG_9248

與貓狗同居
住山邊的好處是空間大,香蘭家養了五隻貓,當天只見到一隻,其他的她說「出咗街啫」,貓兒像人一樣自由自在。她時常先斬後奏,有次在回家路上遇到一隻小貓,便將牠收進校褸袋帶回家「住住先」。她家還有小狗,三年前,有一次狗隻領養日,領養一隻送一包狗餅,她便領了一隻三個月大的小白狗回家。家人嚇壞了,看狗兒鼻子粉紅色,問她為何帶隻豬返來?她替白狗取命「以撒」,是《聖經》中亞伯拉罕唯一的兒子,意為「嘻」一聲笑。後來她家的裝修師傅一聽就問﹕「為什麼要叫自殺啊?」探訪以撒的時候,牠實在很熱情,往人身上爬,伸舌頭、滴口水,聽說還會在鏡頭上撒尿。訪問時香蘭問牠﹕「你有無嘢要補充啊?諗唔到啊?」狗兒一臉無辜眨眨眼,嘴巴張開欲言又止,彷彿真的聽得懂,這隻白狗,好像由細到大,都被人誤會。

500_IMG_9271

禾輋裏的生命力
村裏本來有一棵三層樓高的木棉樹,粗壯得兩個人也抱不住,樹齡近五十歲,由村民河粉佬種植,後來業主收地把樹砍掉。香蘭親眼看到,白色的樹膠,像血一樣泊泊流出來,後來河粉佬也過身了。村裏還有一棵超過八十歲的榕樹,樹幹和氣根密密麻麻,她認真地說﹕「裏面一定住咗好多嘢。」除了植物,禾輋村還有很多不請自來的動物,夏天多蛇出沒,全靠打蛇高手鄰居馬太,執棍一打就中蛇頭。還有一次,她家中寬頻斷線,打開電箱一看,裏面倒掛了六隻蝙蝠,真的很離奇。

700_IMG_9214

禾輋村裏的八十多歲榕樹。

「光影作坊」沙田社區攝影及地圖創作計劃
詳情﹕http://www.lumenvisum.org

伸延閱讀:《上.下禾輋》,作者:李香蘭,三聯,2009

2015.01.18@shatin woche
文/ 寶兒;圖/ 寶兒、受訪者提供
(2015年1月18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 > 街知巷聞)

給 手作文字 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