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麼買得下手?

因為一些本土運動,最近屯門、沙田等地,少了水貨客蹤影,當地居民的生活得以回復一點清靜。但這種日子不知可以過多久?

香港由購物之都,變成藥房、護理店之城,奶粉、沐浴露、洗潔精、紙尿片、朱古力,給水貨客拖篋客一掃而空。但有時想,最可惡的不是他們,因為有需求才有供給,造成這樣的饑荒需求,因為他們在自己的地方沒有正常供給。

Made in China的質素,大家心照不宣,用他們的洗潔精洗碗,擠了大半瓶,一點去污力也沒有。用同樣牌子的洗頭水,香港買的洗完頭髮輕爽,內地製的洗完頭髮仍然黏搭。成人紙尿片,老人穿上一會,紙棉已經霉爛,還會滲漏。小孩吃的奶粉更不用說。以上不是我的經驗,而是內地親友的苦水。如果在自己的地方買得到、自己地方的出品值得信賴,誰會想頻撲奔波?

最近卻聽到瑞典有報告指,中國已超越德法,成為全球第三大武器出口國,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,主要原因是內地出品價格只售同類產品的一兩成。聽到這消息,還是禁不住冷笑,難道不怕戰機會自爆?

大國崛起,競爭力並非來自人才、專業技術或者創新,而是一個「平」字了得,因為夠cheap才有競爭力,這種大國崛起,氣勢恢弘得來讓人覺得很羞恥。

俗語真的錯不了,一分錢一分貨。夠平,因為成本低,那便少不了壓榨工人,為省錢無所不用其極,最後大錢賺到了,黑心食物用品留給國人享受,然後湧到人家邊境去吃去用別人的好東西。

以前老媽娘家窮得無米無油,便偶爾一兩次由香港走水貨到內地,那時內地資源不足,一個舊收音機也是寶。三十年都過去了,還有人在中港之間走水貨,到底,這個地方改變了多少?文明了多少?

20150318poyeempcolumn
明報副刊專欄/時代版/高樓斜巷/(逢周三見報) 寶兒 2015/3/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