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色生活(四):鳥語花香 塞納河後花園

PT291213_Print

巴黎西堤花市
逛花市,對我們來說,是一年一度的盛事。
在香港所謂花市,就是農曆新年到維園逛年宵市場,大家鬧哄哄一擁而入,購買潮流商品、話題玩意、新春食品,但那裏的花團錦簇卻最容易被忽略,雖說熱鬧,可是挑剔點說,這樣的花市,一點不純粹。
當然,我們也有花墟,但大多只是佳節來臨才一窩蜂去搶購。
對法國人來說,行花市卻是一種悠閒享受,或者是平常日子裏的美麗點綴。
碰上星期日,西堤(Cité)花市還會設立鳥市,路旁有商販售賣小寵物,你會聽見鳥聲啁啾,活潑非常。

【塞納河岸 花都心臟】
西堤花市(Marche aux Fleurs Cité)自一八○八年以來,是巴黎最大、也最古老的花市之一,以三座有蓋建築為主,市集全年開放,供愛花之人興之所至前來閒逛。這個花市位於第四區,在西堤島(Ile de la Cité)裏,法文的「Ile」就是島的意思。西堤花市迷人之處,只因它位處巴黎正中心,在塞納河的水中央,猶如大城市裏的一片綠洲,也是巴黎城區的發源地,因而帶有歷史遺風。西堤島的北邊和南邊共有四條橋接駁,分別是Pont Saint-Michel、Pont au Change、Pont Notre-Dame和Petit Pont,可坐地鐵四號線直達Cité站,也可從塞納河兩岸徒步到達。島裏除了花市,還有著名的聖禮拜堂(Sainte-Chapelle,一二四三年至一二四八年間建)和聖母院(Cathédrale Notre-Dame,一一六三年到一二五○年間建)以及巴黎古監獄(Conciergerie,十世紀開始起用),和花市僅是一街之隔,觀賞完花市,還可以細逛歷史建築。

鮮花贈主人 應有禮儀
來到十二月,氣溫徘徊五六度,巴黎寒風颯颯,本以為花市大概已經凋零寂靜了,怎料一出地鐵站,還是一片綠意盎然,沒有掃興。市集分三座建築,由漆上深綠色的鐵皮搭建,屋頂嵌上玻璃,讓陽光照射下來。面向北邊,由左邊逛起,多賣裝飾花園的雜物小玩意,中間則以鮮花盆栽灌木為主,右邊有一大個溫室,看似隨意卻都秩序井然。這裏每一家店都有風格獨特的佈置,彷彿已經是一個個花園的示範單位,園藝為生活添上美感,即使做生意,店家也不忘展示自己的觀感美學。鮮花可說是法國人的生活態度,用作妝點平凡家居,為生活添上生氣。在市集碰見一位法國女士,見她拿着一個長方有耳的小藤籃子,在幾家花店前拿起小盆花左拼右湊,只為配襯出合心意的小擺設,她這樣拿起花朵又放下,店家不但沒有生氣趕客,反而在她旁邊陪伴給意見,這在香港也許是不可能的事。當地人告訴我,到朋友家作客,送一盆鮮花給女主人做禮物,是應有禮儀,又如每到聖誕節,朋友之間也會送聖誕花祝賀。法國人的花癡程度,只需看看那些優雅的老奶奶,她們每逢經過花店,總愛駐足欣賞,可見一斑。

【冬日鮮花更燦爛】Marche aux Fleurs
這裏售賣蘭花,以及各種合時令的鮮花,冬天不愁單調,全年也可以多姿多彩。

【鳥與小籠物 】Marche aux Oiseaux
西堤花市裏的鳥市,只會在星期日開放,這裏出售雀鳥、鳥籠、飼料,甚至雀鳥的玩具,亦有售賣各種小寵物,如兔子、龍貓和金魚,在鳥語花香的環境下,儼如進入了花都的小森林。

Marché aux Fleurs
地址:Place Louis Lépine et Quai de la Corse 75004 Paris
地點:4號線地鐵Cité站
全年花市:上午8時至晚上7時半
星期日鳥市:上午8時至晚上7時

(2013年12月29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WorkShop)

綠色生活(三):過個法式聖誕

PT221213_Print

巴黎聖誕市集 Le Marché de Noel
Joyeux Noel!聖誕快樂!
香港高樓大廈外牆的聖誕裝飾、商場裏的聖誕禮物、餐廳裏的聖誕大餐,都千篇一律,厭倦了嗎?
聖誕前夕,不如跟我神遊一趟巴黎最大的香榭麗舍聖誕市集,看看法國人如何過聖誕。
現在歐洲行冬令時間,下午四時後漸漸天黑,氣溫不過攝氏五六度,身穿臃腫大衣,呼出一團團白氣,讓人很頹唐,不過去逛人頭湧湧的聖誕市集,就很有氣氛。
歐洲人過聖誕就等同我們過新年一樣,會逛市集購物,準備平安夜、聖誕日和家人朋友共度佳節。
在人聲喧鬧的市集,隨着人流走,細看那些節慶食物或者禮物,其製作方法都並不特別名貴或複雜,所以其實即使不是身在法國,也可參考一下,花點心思,在香港過一個法式聖誕。

【巴黎最大聖誕市集】
法國人的年宵
香港人大多和朋友過聖誕,新年則留給家人,而法國人會在聖誕和家人共敘天倫,在家裏準備一年裏頭最好的大餐,鵝肝、火腿、芝士、紅酒缺一不可,每每用餐至深夜。法國人逛聖誕市集像我們逛年宵市場,為湊熱鬧,也為購買這些應節禮品。聖誕市集在歐洲九十年代興起,如今是傳統,也是潮流,今年巴黎各地有超過十二個聖誕市集。我在十一月初,經過第八區香榭麗舍大道(Avenue des Champs-Élysées),就看見兩旁築起了一排排白色小木屋,由大道中段一直至東邊的協和廣場(Place de la Concorde),全長七百米,原來是為巴黎最大的聖誕市集Le Marché de Noel des Champs Elysées作準備。市集至今舉辦第五年,在上月十五日開市,將會燈火通明至明年一月五日,一個半月無休。在這號稱全巴黎最漂亮的大道上,由凱旋門開始,到旁邊的羅浮宮、協和廣場上巨大的摩天輪,都裝點上燈飾,與其浪費時間逛名店,倒不如逛逛更富節日氣氛的市集。參考市集裏的節慶食物或小禮物,還可以自製聖誕氣氛。

地點:Avenue des Champs-Élysées 75008 Paris
地鐵站:Concorde或Champs Elysées Clemenceau
開市日期:即日至明年一月五日
時間:星期日至星期四早上十一時至晚上十一時
星期五、六 早上十一時至凌晨十二時

【法版聖誕老人】
聖誕老爸和聖尼古拉斯
法文的「Christmas」是「Noel」,我們熟悉的「Santa Claus」聖誕老人,在法國或法語系國家,就變成「Père Noel」(Father Christmas)聖誕老爸。他和世界各地的聖誕老人一樣,都是肥胖身形,穿得紅通通,在平安夜騎着鹿車,爬進煙囪,給孩子送禮物,把糖果、小玩具或金幣,放進掛在壁爐上的襪子裏。而在歐洲東北面和法國東面一些地區,也有一個傳統日子,就是十二月六日的聖尼古拉斯節(Saint Nicolas),據傳聖尼古拉斯是公元三至四世紀間的一位希臘主教,他以愛護兒童、關懷貧苦人民聞世,很可能是聖誕老人的原型。不過和聖誕老人相比,聖尼古拉斯的身形苗條一點,頭上戴有宗教特色的紅尖帽,伴在他身邊的不是馴鹿,而是一個衣着和膚色全黑的人物,形象嚇人,名字叫「Père Fouettard」可怕老爸,專門打頑皮孩子的屁股。

巴黎傳統食物
熱紅酒 Vin Chaud
來到市集就到處看得見冒煙的木桶,嗅得見香辛料的酒香氣。法國紅酒比礦泉水還要便宜,嗜酒的法國人,在冬天愛喝一杯熱騰騰的甜紅酒驅寒。從前的人發現,開封的紅酒走味後,加入香料和糖,煮熱後香氣撲鼻,逐漸演變成歐洲國家冬天的經典節慶飲品,幾乎每一個地方每一戶人家的煮法都不盡相同。

材料:
紅酒150cc
檸檬汁或橙汁少許
肉桂粉1茶匙
丁香3粒
八角1粒
水半杯
糖2茶匙

做法:
1. 紅酒倒進鍋裏,削少許橙皮和檸檬皮,連同所有香料加進鍋裏
2. 將檸檬汁或橙汁擠進鍋裏,加進半杯水
3. 加熱至紅酒冒泡泡後,轉小火,加蓋焗煮約十分鐘
4. 最後加糖,將香料過濾掉,重新加熱便可飲用

西班牙油條 Les Chichis / Churros Maison
香港人有油炸鬼,歐洲人有Chichis,這些星星條形的砂糖油條源自西班牙,像冬甩似的甜食,人們會配咖啡或熱朱古力來吃,市集裏則配上榛子醬。在晚冬街頭,吃熱呼呼的甜油條的確很不錯。

材料:
麵粉1杯
橄欖油2湯匙
鹽少許
水1杯
雞蛋2隻

做法:
1. 鍋裏倒進一杯水煮開。準備油鑊
2. 麵粉倒進盤子裏,加入鹽和橄欖油,再慢加熱水攪拌
3. 拌成麵糰後加進兩隻雞蛋拌勻
4. 麵糰盛進擠花袋,用星形花嘴擠出一條條油條,剪下,炸至浮面
5. 炸好的油條灑上砂糖,便可趁熱享用

「黑人頭」朱古力 Boules aux chocolat / Têtes de chocolat
外表是多種口味的薄薄一層朱古力,如黑朱古力、白朱古力、藍莓朱古力等,咬下去,裏面原來是像雪球似的豐厚忌廉,底部墊着一塊小餅乾。拍照的時候有位法國女士突然停下來告訴我,她們小時候會開玩笑說這些就是黑人的頭,法文têtes就是頭部,boules外形亦像一個頭,不過小孩子只知道那是甜食,現在種族平等已不接受這個稱謂。

熱栗子 Marrons Chauds
法國秋冬盛產栗子,所以街頭巷尾都可見到小販推着改裝超市手推車賣烤栗子,聖誕市集裏亦有賣。法國街頭就有樹上掉下來的栗子,但要注意有毒無毒,有毒栗子外殼像綠色的荔枝,無毒好吃的栗子反而像海膽一樣多刺,如果懂得分辨,就可以撿回家做糖漬栗子。

法式可麗餅 Crêpe
香港人稱之為pancake,但crêpe是比pancake更薄的烤餅,餡料可甜可鹹,甜的會塗上砂糖、榛子醬或加入新鮮生果,鹹的會加上雞肉、火腿或芝士等。

卡娜蕾 Canele
在香港比較少見的甜點,小小一顆是焦糖燉蛋演變出來的甜點,口感外焦內軟,店家都歡迎試食。

愛之蘋果 Pomme d’Amour
煮熱焦糖,加上紅染料,將蘋果浸進去,拿出風乾。蘋果外表的焦糖又甜又脆,可以中和果肉的酸味,不過第一口很難咬下去。

馬卡龍 Macaron
人所共知的法國甜品,市集上當然有賣,還有店家將七彩的馬卡龍拼成一棵小型聖誕樹。

綠色聖誕禮物
花園變首飾
Jean是種植家,春夏之時會料理家裏的花園,在市集擺攤賣自家種鮮花,秋冬時花期已過,他便將家裏種植的大大小小的花朵壓成乾花,以環氧樹脂(epoxy resin)定型,製成耳環、戒指、手鏈等,每一種手飾都獨一無二。Jean說:「如果要有漂亮的花形,一定要自己親手種植。」

枯葉變擺設
法國一到秋冬,地上就堆滿落葉,有心人將之一一撿起,用創意拼成一件件充滿生命力的人形擺設,小婦人、巫婆、小矮人都活靈活現。

爛布變靚畫
若不細看,還以為這些平面圖案是人手畫或機器印刷,無甚特別,但原來是用絲綢或布碎拼湊而成的山水畫,借助布料的質地和顏色,呈現山勢和草木的質感,製作時必須心靈手巧。

橄欖油肥皂
用橄欖油製造的肥皂,色彩和香味都很豐富,如薰衣草、橙花、雞蛋花,其中更有黑色鴉片味道的肥皂。

免費按摩十分鐘
聖誕禮物不一定要實物,市集上還有十分鐘即場免費按摩,據說這種按摩形式已有十年歴史,不過在歐洲這些小費國家,這樣的服務並非真的免費,但客人可自行決定這樣的按摩值多少錢。

(2013年12月22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WorkShop)

跟法國人談戀愛(九)﹕怕羞男的兩段異國情

Minna_IMG_0210

芬蘭的湖,多被森林包圍,他和Minna一起焗天然桑拿,熱度超過70℃至80℃,然後雙雙跳進湖中,涼快無比,還可欣賞湖中的日落。(受訪者提供)

問前一天,我收到Loic在facebook的英文信息:「我這兩天生病了,不能外出,如果需要,仍然可以用電郵聯絡,因為我怕訪問時會把病菌傳染給你。」這消息讓人措手不及,我懷疑,法國男人就是靠不住,這人可能只是不想做訪問而已。但隨即,他真的把照片傳來,裏面細分兩個檔案,一個是Minna的,一個是Béa的。他主動再約下星期一,我只能硬着頭皮再試,但有了再被爽約的心理準備。

訪問約在下午五時,天已全黑,寒風撲面,我又收到他的短訊:「我太壞了,搞錯了!我五時才下班……」我狐疑,法國男人是否都這樣沒時間觀念?於是,他整整遲到一小時,我終於在香榭麗舍大道的Disneyland店前見到這個溫文的法國人。甫進咖啡店,他便要請我喝咖啡,他帶點抱歉說:「這是風度。」我當然受之無愧。訪問期間,他偶爾會別過臉去對着玻璃窗咳嗽,看來,是真的病重了。

芬蘭幻象

然後,他開始告訴我兩個故事。2009年春,他29歲,在facebook的交友app裏,一個來自芬蘭的女孩Minna,主動接觸他,「她在網上『戳』我一下,如果我喜歡她,便可以回『戳』她,於是我們便開始聊天」。在facebook聯絡兩星期後,她跟他打賭,如果她輸了,她就來找他,假如他輸了,他就要去看她,「我後來才知道,原來芬蘭女孩都習慣向男孩主動出擊」。而Loic輸了,他得去芬蘭找她,但他也擔心這是騙局,於是他計劃假如出岔子,就去找芬蘭的朋友度周末。但那個周末,他只記得見到她時的驚喜,「怎麼會有這樣好的女孩,她有一對藍眼睛」,她像天上掉下來給他的禮物,翌日再見面,他便吻了她。

Minna_IMG_5176

Loic and Minna

他們自此每個月相聚一次,她生日那一次,他特別買了一條花形頸鏈,留待最後一刻送給她作紀念。她來巴黎找他一星期,他們一起去南法旅行,他租車子載她到Toulouse(土魯斯)看他出生的地方,這是他第一次帶女孩見自己的父母,然後開車子再到芬蘭看她的父母,一切都很愜意。直至他漸漸發現,他身邊的好友都不喜歡她,她總把他朋友的地方弄髒,總是依自己的主意任性而行。兩年後她搬到巴黎和他同住,一個月後他發覺事情愈來愈不對勁。她仍然堅持她芬蘭的生活習慣,開窗同時打開暖氣,水龍頭擰不緊總是滲水滴,只因芬蘭的水電費早已包括在租金內,可是法國水電是以用量計算,這便等同浪費金錢。而他們的爭吵始於她對黑人存有很大的偏見,但他自小的朋友和最好的老師都是黑人。Loic如夢初醒:「我發現我愛的不是她,而是心裏想像的她。」他們分手了。幾個月後,她的叔叔過身,她很傷心,他又特地去看她安慰她,但他只是念舊,破鏡沒有重圓。

如火巴西

人的命運,有時真的擺脫不了。幾個月後,他抓住夏天的尾巴,在一家酒吧,遇上另一段異地愛情。他在人群中跳舞,轉過身,發現了那個舞動的女孩Béa,她魅力四射,他跟她跳舞,在震耳的音樂中親吻她。他說他醉了。他帶她回家,一路上卻和的士司機談話,談經濟、談的士可到哪裏去載客,當他掏出錢包的時候,的士司機轉頭跟Béa說:「小姐,你找到一個好人!」那夜他們瘋狂做愛。第二天,她離去了,卻沒再回覆他的短訊。4天後,他收到她的電話,原來她只是來法國旅行,明早便回巴西,雖然不能再跟他見面,但遇見他已很難得。他在facebook和她聯絡上,這一年半的時間裏,她來過巴黎找他兩三次。她既是設計師,也做過fire dancer、theater producer,她擁有巴西人的熱情性格,也有火爆的脾氣。去年10月,她來巴黎看他兩星期,最後一天,她卻跟他說,她要到馬德里修讀設計一年,而他今年將會申請到加拿大工作假期一年,他們的愛情不會恆久,她選擇放棄。這是她最後一次看他。剛過去的聖誕節,她哭着給他打電話,她覺得好孤單,但愛情早已無能為力。

Bea_MG_7618

Béa曾是fire dancer,火辣的姿體舞動,才看一眼已足夠讓他入迷。

Bea_SAM_0809

Loic and Béa

「愛情像學習」

大概,法國人浪漫有時,賤格有時。法國男孩早熟,有些13歲便懂得親女孩子,Loic靦腆地說,他17歲才有初吻,「我實在太害羞了」。法國人喜愛身體接觸,肌膚的親近讓感情來得快,去得也快,說不準更容易受傷。Loic曾試過為了心儀的女孩,查找她的地址,給她送去20朵玫瑰。他也可以很無情,纏綿一夜後把女生踢走,但他很坦然承認,那是個很庸俗的女孩,男人有時只是需要性。

Loic在Toulouse長大,父母離異,自小跟母親媽同住,他兩個姐姐已經自立。他長大後,也決意離開Toulouse,像法國各地大多數年輕人一樣,離開家鄉,到巴黎闖一番天地。關於婚姻,當然希望找到長久的,但他不強求。關於生孩子,他覺得那是人生需要經歷的,不然就錯過了一點什麼。

朋友問Loic,為何他總是遇上異地戀,他無奈笑笑:「我怎麼知道,又不是我選的!」才分手4個月,為何他可以如此直面過去的傷痕,只聽他說:「愛情有時像學習一樣,你要把你學過的告訴別人,你才知道,你真的懂得。」等他今年順利到加拿大工作假期,希望他可遇上一段不再異地的愛情。

文 × 寶兒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oyee.me

圖 × 受訪者提供

編輯 方曉盈

(2014年1月26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)PL260114_Print

跟法國人談戀愛(八):J與J的兩小無猜

970364_10151655540633341_1855591796_n

Joanna(左)初來巴黎,便認識這個日本女友,二人有多年的共同經歷,好友出嫁,她眼睛又紅了。

記得有一次我取笑Joanna,笑她和她老公說法文時,語氣像個小孩子。她聽了,轉頭問他是不是,Jérémy馬上點頭答「oui」(是),更見她笑容燦爛。這天和她做完訪問,Jérémy接我們去朋友家打邊爐,一路上經過喧鬧的市集,她輕輕打了他一下,他還手打她然後逃跑,二人在街上追逐,滿街盡是他們的笑聲,真像兩個大孩子。

Joanna和巴黎有緣,大學前幾乎每一年都會到訪巴黎一次,在港大修讀比較文學時,更來巴黎當半年交流生。畢業後,她在國際學校教書,然後在移民美國和到巴黎進修文學碩士之間選擇了後者。2008年她隻身到巴黎,這段時間,她剛和大學相識的美國男友分手,在異國的火車上,她總禁不住哭泣。後來她告訴自己,不能再這樣瘋狂下去了,於是,她去花神咖啡館(Café de Flore),出席那裏的英文哲學沙龍,也因此認識了一位老人。老人熱中辦文學沙龍、派對和日式茶會,讓不同國籍的人聚首一堂。他們熟絡起來,老人請她星期六到他在聖母院後的家去聚餐,也讓她幫忙洗碗收拾。

聚會來的都是較年長的沙龍座上客,直至一個晚上,一個青年走進來,他就是Jérémy。

屋子裏的兩個年輕人,自然而然待到一起。這時候的Jérémy,也剛和女友分手,由西南邊的沿海城市Nantes搬到巴黎,修讀Multimedia和Programming,人生路不熟,朋友說有個伯伯會煮飯請客,便勸他去認識新朋友。他在訪問這天早上,跟Joanna說:如果我告訴你我是做programming的,一開始沒有彈琴,你肯定不會和我去街了。Joanna笑着答:「不知道呢,不過的確印象很深刻。」她覺得他很善良,不做作,他在彈琴之前,便謙說自己彈來玩玩,不是彈得很好。一整夜醞釀着好感,他們坐在一起聊天到凌晨12時,他親暱地掃着她的背,旁邊的沙龍朋友還好奇他們認識了多久。

她第一次拜訪他的家,他開門前說:家裏很亂,你不要怕,因為我之前生病了。但她還是沒想到,他包鼻涕的「雲吞」丟滿屋,他天天吃牛角包,紙袋堆積一座山,碎屑滿地,只覺得他不懂照顧自己。第一次出外約會,他們約定去羅浮宮,博物館的年票星期三和五可免費帶朋友進館,她覺得那是替男生追女仔用的。她是羅浮宮的常客,但還是答應了他:「因為我喜歡那個人啊,沒理由告訴他我去過很多次,而且羅浮宮也百看不厭的。」約會在晚上7時,他有點生病睡午覺,卻錯把鬧鐘調到早上時間,害她等了半個多小時,還惱他第一次約會便遲到。他醒來後慌張得很,馬上買了酒、帶了Tarama魚子醬去找她陪罪,她消氣了,那是她第一次吃到Tarama,現在成了她很喜愛的食物。拍拖兩年,他們相處很融洽,她笑說,Jérémy總是被欺負的那一個,她自己是虎妻。一個人吵不了架,她生氣時會哭,他見她哭就不知所措。

hd142

Joanna和Jérémy的婚照,由好朋友拍攝,她重視朋友,要求拍攝裏有一半甚至大部分都是朋友的照片。

只想給他一個溫暖的家

「聽他小時候的故事,就想哭。」他小時候是孤獨兒童,他後父只給他吃最便宜最無益的食物,他自己躲起來彈琴、畫漫畫、寫programme。她很同情他,「想和他建築一個小家庭,給他溫暖。我不是那種很想結婚的人,但因為喜歡這個人,他是第一個讓我想到結婚,回家覺得很安全」。如今她成了他的貼身營養師,給他挑選有機有營養的食物,就算忙於工作,她仍然下廚。法國人的飲食習慣其實很簡單,並非天天大吃大喝,平日吃沙律喝熱湯,一星期大概只有兩三天吃到肉,只在聖誕或除夕等大時大節才煮法國大餐。

但在結婚前,Joanna還是有點懷疑他們的感情,Jérémy的前女友也是中國人,「不知他到底是喜歡中國人,還是喜歡我,很多法國人鍾情中國女仔,就像貓一樣,所有貓都是得意的,這個人是喜歡我還是喜歡貓?」他做了很多事情來證明,他是喜歡唯一的她,他會畫她的肖像,會解釋為何喜歡她,提出和她訂婚。她終於如釋重負,相信他是可以託付終身的人。

「結婚與物質無關」

2010年結婚,很多人叮囑他們要選個好日子,但他們卻偏偏選了911。他倆崇尚簡單,婚禮當日,她穿一條白色連身裙,他穿襯衫牛仔褲converse布鞋,在家樓下市集買兩歐元的木戒指當作婚戒,和朋友辦個小派對。「很多人說無錢結婚,但其實結婚與錢無關,與物質無關。」在他們身上,真正體現到,結婚是兩個人的事。他們12月去羅馬和佛羅倫斯度蜜月,可是她在第一個星期生大病,咳出血來,10年未試過那麼嚴重,可是聖誕期間沒醫生開業,Jérémy陪她等了7個小時急症。回來後朋友問她的honey moon過得如何:「How was the sex?」她答:「 No sex, I was so sick.」

hd198

他們在市政廳辦結婚手續,一切從簡,只要內心重視對方,根本毋須物質。

結婚3年,作為他的妻子,她很自覺,為丈夫安排30人的生日會、聯名寄聖誕卡給親友、節日在家裏辦派對。他也樂於配合,樂在其中。他們一起創作,他在她拍的照片上畫畫,送給朋友。他會買票陪她看話劇,而她則跟着他去聽concert。他從前很少看文學藝術書籍,如今看完厚厚一本香港歷史,倒考她港督的名字,她答不上便沾沾自喜。他學廣東話,只為學一種屬於她的語言,會說好食、好飽、埋單,最喜歡說:「你好靚。」用來逗妻子高興。

今年對他們而言是大年,2月份Jérémy的公公過世,在葬禮上蓋棺前,他婆婆最後一次親他公公的額頭,大家都哭了,她也哭了:「你結了婚就會很明白,你認定一個人,走了一條很長的路,他離開了會是怎樣。」這刻她又眼泛淚光。白事完了,又馬上有紅事,她的日本女友結婚,他們做證婚人,兩對伴侶共同經歷過許多,她在好友婚禮上又哭成淚人。

這兩個成熟大孩子,性格一凹一凸,她自認是躁底的人,而他卻很平和。相處日久,互相補足,朋友笑說他們現在的性格是混合了再平分,她更寬容了,而他也會直接表態。新一年,願他們時常快樂,身邊時常簇擁一堆好友。

happynewyr8

每逢除夕夜,他們都在家裏宴請好友,忙進忙出,大家說笑談天,場面好溫馨。

文 × 寶兒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oyee.me

圖 × 受訪者提供

編輯 胡可欣

(2014年1月5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)

PL050114_Print

跟法國人談戀愛(七):跟紅蘿蔔毛的愛情長跑

4

今年5月,Gabriel和昕,正式在巴黎市政府結婚,七年戀情進入新階段。

他們相識了十年,走在一起七年。那年他們在建築學院裏上課,他20歲,她23歲,年紀輕輕。回想當初,同窗幾年,昕從來沒想過這個大男孩會成為自己的丈夫。現在每天起牀,看到身邊人,她還是覺得挺幸福的,嘴角泛起淺淺笑意。「他不是最帥的人,不是最浪漫的人,但卻是最適合我的人。」這句話她說了幾遍,說得神情堅定。

昕雖然嬌小,聲音也嬌氣,但性格卻很豪邁,大笑起來哈哈哈毫不掩飾,也許這個生於中國東北、在青島長大,18歲便離開中國獨闖巴黎求學的女子,會歷練出這種剛強的氣質。來到巴黎已經15個年頭,她現職巴黎的建築公司,偶爾要到工地視察,日曬雨淋,和粗獷的法國漢子一同工作,爭一夕長短。

巴黎的建築系,不設於大學課程,而是獨立成一個學院,她畢業的那家學院只有四百個學生,一讀就是六七年,所以同學之間必然認識。在一個課堂裏面,兩個級別一起上課,所以會有不同年紀的學生,她算是比較遲進入建築學院的一個。2003年,她和班裏面一個男同學關係曖昧,關係才展開兩星期,已覺得並不適合,還是做回好朋友比較輕鬆,但她卻因為這個男同學,認識了Gabriel。

第一次認識,她覺得眼前的Gabriel年紀很輕,看起來只得16歲,又高又瘦,一頭又亂又長的紅髮,鮮紅得發亮,她心裏笑他那是紅蘿蔔毛。此後Gabriel把她當成傾訴對象,將自己和其他女生戀愛的事全告訴她,比如是他母親去世後,他跟爸爸去非洲旅行,認識了一個來自阿姆斯特丹的漂亮芭蕾舞舞蹈員,比他大8歲,二人因為異地戀面臨分手危機,他也毫不保留向她傾訴。她對他的情史一清二楚,直教她覺得這小子實在花心,又有點恃才自傲。

3

人生無常,他們走過街頭,發現這樣的景致,裏面有愛。

他盡訴情史情事 有點恃才自傲

他們建築學校裏有偌大的工作室,可容納一百人,每人一張大桌子。大家都要趕建築方案,時常一星期都獃在學校裏,一整夜畫圖做模型,周遭全是紙屑紙板,又髒又亂又臭,二人時常身處局促的空間伏案,漸漸變成相熟的朋友。每到星期五晚上,學校的咖啡館有happy hour,學生都會去喝酒減壓,待到凌晨,他們也結伴去暢飲。2005年,和昕有過曖昧的前男友碰見他們,跟她說:「Gabriel是個很好的人,如果你們在一塊的話會很好。」她聽前男友這麼一說,馬上反駁:「才不要呢,看他那個紅蘿蔔毛!」但她心裏的確覺得Gabriel這人蠻好,可是,沒有感覺啊。

也許因為情海翻波,知心朋友不多,Gabriel特別依賴昕,昕就讀那一班到伊斯坦堡考察,而Gabriel則在附近另一個城市考察,他竟然要求跟她一起去。課餘時間,他們到海峽觀光,一路上聊到沒話題時,他忽然拋出一句:「大海最好的地方,就是什麼也不會發生。」他才剛說完,一大群海豚便從海平線躍起,浪花四濺,濺碎了大海的沉默。他們面面相覷,Gabriel笑說:「怎麼我那麼蠢啊。」這時的昕已經覺得,學校裏的他,和作為一個朋友的他,不再一樣,他比她想像中來得純真。12月25日,聖誕日,他們同月同日生日,那晚他突然主動打電話給她,可是她不在巴黎沒有接電話,但她隱隱覺得二人的關係開始有點微妙變化。

愛情不一定要很激情地開始,可以是慢慢,慢慢地積累、沉澱而成。他們的關係一開始很不確定,她覺得他不是很理想的伴侶,他經常心不在焉,又與前任女友聯絡頻密。前女友還邀他去生日晚會,昕聽了很光火,說:「你不帶我去的話就不可以去!」可是出席後大家都很尷尬。在戀情剛開始的時候,兩人相處遇到問題,昕會等到忍無可忍的時候才爆發,讓他覺得莫名其妙,可是現在她學乖了,懂得即時表達不喜歡,他便會不做,或者轉個方式讓她理解。相處之道,就是要從不斷的錯誤中學習和修正。

「結婚是兩人的事 沒問題」

幸而一路上的風雨沒有影響他們的愛情,2008年昕住進Gabriel的寓所,他的父親住上層,他們住下層。他們雙雙畢業後,2010年,她帶他回中國,到青島和東北見過她所有的親人。Gabriel跟她說:「我很喜歡你,因為結婚是兩個人的事,現在我更加覺得沒問題。」只因他也喜歡她的國家文化,喜歡她的家人,見過家長後,更確定了,他還偷偷問准她的爸爸,他答應讓女兒嫁給一個法國人。

可是在2012年的農曆新年前,昕突然發噩夢驚醒,對家裏有不祥的預感,Gabriel馬上陪她買機票回中國。年初三,她家裏陽台突然起火,凌晨時分,他們收到遠從法國來的電話,Gabriel大病初癒的父親,突然離世。Gabriel是家裏最小的兒子,父親40歲才生下他,二人感情非常要好。他父親是個和藹的老人,他兩個姐姐眼睛都哭腫了,「但最痛苦的人不會是哭得最厲害的那個」,昕很了解Gabriel。她很自責,覺得假如他們那時在家,便可以早點搶救他父親。然而人生無常,他沒有怪她反而安慰她。喪父雖痛,但法國人卻可以理性處理逝者的身後事,才過了五六天,他們已經整理出父親的遺物,或丟掉或捐出,Gabriel自己重新修茸家居,避免死亡的陰霾影響生活,這是逝者也不願見到的。

從創傷中站起來不易,即使事隔一年多,他的心情還是會低落,他暫時減少工作,留在家中打理家務和煮飯。今年5月,她的法國居留快結束了,而且工作簽證不確定能否申請成功,於是二人順理成章結合。

兩個人的法則

走過十個年頭,他們已經有默契,有一套只屬於兩個人的法則,也有自己的圈子和空間,昕會出外和朋友見面,Gabriel會在晚上學中文、煮中菜,每星期有私人時間,亦有二人相聚的時間。他們也習慣在家裏和她一起工作,像讀書時代那樣,感覺有人在旁邊默默支持。她挺喜歡現在的生活模式。為了有自己的孩子,他三個月前開始戒煙,希望有一天,新生命會降臨到他們之中。

文 × 寶兒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oyee.me

圖 × 受訪者提供

編輯 顏澤蓉

(2013年12月22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)

PL221213_Print

跟法國人談戀愛(六)﹕她與她簽署了 同居紙

三年前,巴黎一間音樂悠揚的酒吧裏,Febe在人群的夾縫中,瞥見了她,一個鼻子很高的法國女子。這個法國女子回眸,二人眼神交匯,迸發交流。法國女子跟身旁的表弟低聲說:「不知道這人是男是女,如果是男的我就不去認識了,如果是女的……」Febe朝她走去,隨着音樂,邀她起舞。

about us_Mirror
像一個夢,因為有這些鏡子,我們已經失掉傳統文化,我們之前知道的時間和空間都已迷失,因為有這些鏡子,地板和天花板都更大,如我們的夢想也愈大,之後,你感覺你的身體和其他人的身體更好。但這樣有點可怕的經歷,在那空洞而巨大的宇宙空間,你需要跟你愛的人分享,一個你想要的感覺,與她的身體融合你的身體。(Gf法文著述,Febe中文翻譯)

在我眼前的Febe,個子小巧,染啡的頭髮高高抹起,一身黑皮褸、牛仔褲,有着巴黎人一貫的帥氣打扮,也有着攝影師的風範。她在香港中學畢業後,便開始工作幫補家計,從小愛繪畫,設計與藝術的她,公餘興趣是攝影,更在攝影學會的比賽中奪過大獎。然而工作不順心,她決然離開香港,到英國修讀短期攝影課程,再到心儀的法國,一邊報讀法文,一邊建立自己的婚紗攝影網站(febe-wedding-photo.com/eng)。初到貴境,她在街頭、在地鐵尋找模特兒,做portfolio,拚搏至今,她的客戶除了來自香港、台灣,還遍佈世界各地。她更為支持同志,設立Unique Couple攝影網站(www.uniquecouple.com),專為LGBT(Lesbian、Gay、Bisexual、Transsexual)拍攝,留下同樣動人的瞬間。

沒彩虹旗的酒吧 她遇上她

巴黎瑪克區(Marais)一些小酒館外面,會插一支彩虹旗,表明是同志酒吧。那時Febe剛安頓好,會在星期六日泡酒吧輕鬆一下,當地人介紹她到另一家店,那裏沒有彩虹旗,但卻歡迎任何性取向人士。她不喜頻繁轉場,找到感覺對的一家,便習慣進去和熟識的人打招呼,就在來到巴黎第三個月,在那裏遇上了Gf。

「她是如此的好 如此的體貼」

那夜她們跳舞,她們促膝長談。Gf這個性格坦蕩的巴黎女子,第一次見面,便把自己的身世一一道明。她是中學老師,教授歷史地理。她剛和丈夫離婚,有兩名子女。她是雙性戀。訪問這天,Gf特意趕來咖啡店看我,我實在慶幸見到這個高䠷又自在的女子。她說,那天第一次進那家酒吧,沒有打算認識女朋友,只想散心,沒想到最終遇上她。我問她,你不擔心和一個不明來歷不明國籍的女子拍拖嗎?她柔柔地說:「我擔憂的不是她的國籍,而是我才剛離婚,我沒有心理準備,但她是如此的好,如此的體貼。」

她們交換了電話,每天傳短訊。Febe問她,我們下星期會再見嗎?Gf說,剛好有一個展覽,就在Febe家附近,她很想去看,那麼Febe就猜得到,她也想見面。此後,她們每星期常聚在一起。那時Febe的經濟條件有限,除了AA制,她就用5歐元私下租一張別人的電影卡,請Gf進戲院。直至聖誕前兩星期,Febe計劃到里昂旅行,而Gf除夕則到以色列,二人心知有一段日子不能見面,都有慼慼然。後來不知怎地談到Febe的前度女友,Gf突然主動問:「那我呢?我是你的女朋友嗎?」關係就這樣確認了。

與她和她兩個孩子同住

感情發展逐漸穩定下來,順理成章,「與其分開住,將租金交給房東,不如兩人一起住互相扶持,把租金給女友做家用,大家生活也過得好點」。二○一二年十一月,她們開始同居。不過Gf的兩個孩子,隔一星期便會來媽媽家住。她10歲的大兒子,也曾經問過她們的事。兒子小學課餘活動,學校就播放過同性戀題材電影,教育讓孩子們知道,世界上確實有這些人存在。她兒子看了電影,說不喜歡,卻不是因為不喜歡裏面作男性打扮的女孩,而是不喜歡那班男孩欺負她,小小年紀已有獨立的思想感受。有一次在超級市場,他又問起同性戀是什麼,Gf做媽媽的答得舉重若輕:「那就像吃水果,有些人喜歡蘋果,有些人喜歡橙,這只是個人的選擇喜好。」2013年5月18日,法國同性婚姻合法化,街上有同志遊行,Gf還帶孩子參與,身體力行。

Febe和女友的孩子住在一起,這個組合,並沒有對大家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。Febe有home studio,時常在家工作,孩子早已習慣她的存在,也感到安全,而孩子平日上學、參加課外活動、晚上準時九點睡覺,也不會阻礙她。Gf的兒子還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,看到Febe寫中文,便眼睛發亮,於是她買了毛筆墨水,教孩子寫字。Febe有時也會簡單用豉油蠔油煮中菜,孩子便覺得很美味。Gf七歲的女兒,也問過媽媽:「你為什麼常常跟Febe在一起?」小小人兒只是疑惑,不是抗拒,甚至不覺得Febe霸佔了自己的媽媽,可幸孩子還沒有成人社會加諸的偏見。反而有時小女孩鬧彆扭,Febe還會關心她,抱抱她,三人慢慢建立起微妙的感情。

生日鬧分手 分開後情更深

感情發展總是有起有跌,天下間無不吵架的情侶,快兩周年時,Gf生日,Febe特意預訂自助火鍋,期望和她慶祝。但不巧Gf的嫲嫲剛過身,她心情低落。有時生日的人抱有期望,替人慶祝生日的人,也一樣會有期望。那天約會時間尚未確定,Febe一直等到晚上九點,擔心她為何聯絡不上,也因而生氣,但Gf卻因情緒不穩,疑慮彼此的關係和未來,哭着要分手,要她還她鎖匙。Febe只好心平氣靜,把鎖匙放到她掌心,「你想我回來,就打電話給我吧」,心想:「假若緣盡,我也無負你。」兩三天杳無音信後,Febe再次收到她的短訊:「為什麼我會想念你?」然後在地鐵,收到她的電話,她的聲音特別溫柔。她們在愛情路上又跨過了一步。

法國女孩和香港女孩最大的分別,在Febe理解,是對性的坦率,不是放蕩,但她們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「她們會主動吻你,你問她為什麼這樣做?她會直率地說:『因為我想啊。』」但有些香港女孩,說想是不想,說不想是想,你永遠猜不透她的心思,這點我不能不認同。香港女孩還喜歡給愛情列一張清單,情人必須做到1、2、3、4……項條件,這樣才算愛我。但法國女孩,不管那麼多形式,只要她喜歡就好。

無論les或gay 都是真實的愛情

早在1999年,法國國會便通過PACS(Le pacte civil de solidarité)註冊民事結合,俗稱同居紙,讓同性和異性的同居伴侶,可取得應有的權益和保障,同志戀人的愛情更被認同。今年5月,她們正式註冊民事結合。她們二人從前也經歷過情傷,體會過世事無常,如今更領會珍惜眼前人。無論les還是gay或是其他,都是一段真實的愛情,都是一個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。

文 × 寶兒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oyee.me

圖 × 受訪者提供

編輯 顏澤蓉

(2013年12月8日 明報 > 副刊 > 星期日生活)

about us_le seine
對於我來說,巴黎是迷人的, 因為擁有很多自由,它是古老而輝煌的大城市,值得驕傲的是其對藝術的熱愛,豪華恰似塞納河附近林立典雅的建築物和燈光。同時巴黎是親密的,但也不禮貌。人們遊行抗議權力,但從來沒有真正的暴力,那主要是支持當下造反激情和瞬間表達,很直接、真誠,用信念、理念,讓夢想成真。對於我,巴黎是,溫暖的,因為你可以愛上你想要的人,並接受所有的多樣性,同性戀、外國人。因為在那裏的自由空間,最重要是你有權利可做回你自己。每個人可以沿塞納河漫步,在深夜,平和地,帶着愛。(Gf法文著述,Febe中文翻譯)

Honeymoon in Venice Italy
我喜歡這張照片,因為它非常完美,並同時很常見。這讓我想起什麼是愛情,只是一個圖像或一個理想,每個人都想要,但並非日常生活。你不喜歡威尼斯,因為人人來這裏度蜜月,尤其是外國人遊客。但到處都是水、古老船與影子和浪漫的燈光,帶給你美的感覺。所以,你戀愛時像其他人一樣,你接受威尼斯之夢和愛。幾乎每個人都一樣。(Gf法文著述,Febe中文翻譯)

learn Chinese
學習中文的西方人變得有耐心和回到童年時代,因從繪圖像開始。需學習傳統之外的另一種方式思考, 從中文字圖像中,你猜想大自然和生活的平衡, 就像在舊的和富有詩意年代的符號和圖像之間的關係。 所以,中國文字是相當現代的,像新時代電視和電腦的代碼。(Gf法文著述,Febe中文翻譯)
因為,對於西方世界,中國字符部首年遠悠久,但也是很新的探索,充滿強烈的神秘感,像過去和未來。也像所有愛的關係。(Gf法文著述,Febe中文翻譯)

PL0812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