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日去巴黎的博物館,鮮見人龍。前面幾個貌似韓國女生,拿着護照,一臉高興地離開售票處,直接進場。在法國,只要26歲以下,就能免費參觀過百家博物館和歷史古蹟,去羅浮宮、凡爾賽宮等,即使是進去借廁所,也可暢通無阻。
26歲以前,未見世面,什麼事情都是稀奇的,價值觀還會變,還在透過不同的閱歷來尋找自己的位置。去一趟長途旅行,買便宜機票,玩沙發衝浪(couchsurfing)交換住宿,不需要花費很多。在前所未見的景物前駐足,那種衝擊,不是在原來的地方待上三五七年便可比擬的,像暴風雨過後,新葉總是更見茁壯。你會懊惱自己出走得還不夠早。
去龐比度(Pompidou),這幾乎是巴黎的中心點,方便得可以每次進去只看一兩件大作。巴黎街頭早前貼有Martial Raysse的《日本製造 – 大宮女》(Made in Japan – La Grande Odalisque)的海報,事實上印刷品和真跡卻是兩碼子事,藝術家把古典畫家筆下的美女剪出來,配上熒光紅綠顏料,而只有在現場,才能發現畫作頂角的一隻烏蠅,諷刺六十年代日本工業粗製濫造。
或者去奧賽博物館(Musée d’Orsay),看梵高著名的《隆河的星夜》(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),和館外午夜的塞納河互相輝映。還有莫奈的睡蓮,從前在教科書裏看到麻木,但這一次並不是平面的,上面有立體的筆觸,有色澤層次,隱約透出畫家的情緒和靈魂。
也能看到這個國家的藝術教育,好幾群孩子在畫前席地而坐,導賞員以問問題取代冗長講解,孩子們總是雀躍地舉手。我們沒受過這樣的教育,只好透過出走來圓滿。逛到最後,開始有點觀賞疲勞,比香港人逛街shopping還要疲累,但不費分毫卻滿載而歸,這是26歲以前的浪漫。